国债期货市场迎来重量级机构投资者
中国证监会2月21日消息,证监会与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近日联合发布公告,允许符合条件的试点商业银行和具备投资管理能力的保险机构,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参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交易。第一批试点机构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分析人士指出,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获准参与交易后,国债期货市场将迎来一批重量级投资机构,有助于改善市场流动性,更好发挥国债期货管理利率风险的功能。
提升流动性
在国际市场上,国债期货是历史悠久、运作成熟的基础金融衍生产品之一。分析人士指出,放开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参与国债期货交易,将进一步丰富国债期货市场投资者,有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
根据2020年1月份债券托管数据,目前记账式国债托管规模约为15.28万亿元,其中有将近68%由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持有,即两类机构合计持有超10万亿元,是目前国债现货市场最主要的一群投资者。允许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参与国债期货交易,备受市场期待。
“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市场,对商业银行自身而言,能够有效提升商业银行自身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对债券市场而言,有利于推动交易业务创新,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完善债券市场价格发现机制。”交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中心总裁乔宏军表示,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交易者的广泛参与有助于形成更为连续、公允的国债期货价格,从而可使衍生产品充分发挥价格发现的职能,既能对部分缺乏流动性的现券提供价格参考,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
“中国银行作为核心做市商和首批试点银行,将抓住这一历史性的市场契机,更好地为境内外机构客户提供市场领先的卖方服务。”中国银行总行全球市场部总经理王卫东表示,对国债期货市场而言,商业银行的入市无疑将丰富投资者群体,从而增加市场深度、增强市场流动性,并进一步完善价格发现机制,提升市场定价的有效性。
此举对国债现货市场也具有积极意义,通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有机联动和融合发展,既能增强不同类别国债的流动性,也能促进国债收益率曲线进一步完善,优化基准利率形成机制,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平抑波动增强韧性
业内人士指出,作为债券现货市场重要的参与主体,商业银行和保险资金入市有助于平抑债券市场波动,增强金融市场韧性。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债券市场波动增加。在债市快速调整期间,金融机构抛债止损,流动性可能出现一定困难。”权威人士表示,商业银行、保险资金可以利用国债期货流动性好、成交快速的特点,通过国债期货有效对冲现券市场的下跌风险,分流债券市场的抛压,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和韧性。
关于商业银行和保险资金参与国债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方面,权威人士指出,国债期货市场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2013年以来,5年期、10年期和2年期国债期货成功上市,市场运行平稳,未发生交割风险事件,也未出现重大违法违规情况。在风控制度方面,交易所建立了包括保证金、涨跌停板、持仓限额、大户持仓报告、强行平仓、强制减仓等一系列制度。交易机制方面,国债期货市场推出做市商制度,增强市场报价厚度,防范市场流动性风险。交割制度方面,国债期货采用实物交割,并实行滚动交割模式,提升交割效率、防范交割风险。
境外投资者入市意愿强烈
除了国内银行保险机构,目前海外机构也对参与中国国债期货市场有较大兴趣。业内人士指出,未来银保资金顺利“入市”,国债期货对外开放也应提上日程。
近年来境外投资者不断加仓中国债券尤其是国债,目前已成为国债市场上一股重要的投资力量。
“在跟境外投资者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也对参与国债期货交易表达了强烈的愿望。”一位国内大型私募基金高管此前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国债期货应跟上现货市场开放步伐,在扩大对内开放的同时,适时推进对外开放。
“利率风险对冲工具的选择受限也是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市的一大掣肘。当前境外机构参与国债期货的诉求很高,因为国债期货采用实物交割机制,是直接管理国债利率风险的工具,对冲效果要远远好于其他利率衍生品。”中金公司此前一份研究报告写道。
此前,监管部门已表示,将积极推进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参与国债期货市场,加快研究推出国债期权、30年期国债期货等新产品,推动国债期货对境外投资者开放,完善国债期货交易机制。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 标签: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