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品牌  时尚

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0-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

 

在传统的贸易理论当中,追求贸易利益的增长是各国参与对外贸易的原动力,古典贸易理论与新古典贸易理论分别都对贸易利益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讨论,然而由于二者阐释的基础都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假设前提下,在面对现实种种新的贸易活动类型与现象时,变得不再适用。

我们对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相关贸易理论对于经济全球化引致的贸易利益的定义进行简要回顾,并对相应理论学说中关于其分配机制进行讨论

围绕着古典贸易、新古典贸易理论,讨论产业内贸易与贸易利益分配。

古典贸易理论的相关论述

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参与方通过出口其自身具有生产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自身具有生产劣势的产品,通过贸易在给本国居民带来更加多样化的产品选择的同时又保证了各国的生产效率,这也就构成了一国在对外贸易过程中获利的主要形式。

因而贸易利益主要通过本国的优势生产要素在国际市场上交易来获取。

该理论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代表,在此书中他首次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都做到专业化生产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在此基础上催生出贸易分工利益与贸易交换利益。

前者是指一国在商品相对价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基于绝对优势进行分工,从而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所获取的贸易利益,而后者则是指一国自身资源水平不变且未进行分工生产的情况下,本国生产的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通过贸易获得的高于国内价格部分的利益

随后,在《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一书中,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绝对优势理论,提出比较优势理论已解释在一国参与贸易涉及产业都处于劣势时,贸易为何仍然能够进行,认为一国在比较优势的理论指导下参与国际分工贸易,通过出口比较成本较低产品而进口比较成本高的产品,同样可以获取贸易利益。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相关论述

然而,古典贸易理论提出时期,因为全球化水平较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有限,且技术进步速度也较小,所以其理论假设只有一种生产要素且只能在国内自由流动,无法跨国进行流动。

另外,比较优势理论并没有说明这些优势获取的来源,也没有澄清贸易的方向。随着国际贸易规模提升与形式的扩展,古典贸易理论分析框架中以一种生产要素投入为基础,产品成本完全由要素的生产率与价格决定,这显然与现实的经济运行情况不符。

以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为代表的新古典贸易理论对此进行了扩展,引入两种及两种以上生产投入要素模型,此时不同商品生产投入要素比例有所不同,生产同等数量的同种商品,也可以有不同的要素投入组合。

产品的生产要素投入比例与一国的资源储备比例决定要素价格从而影响产品的成本,生产要素禀赋存在差异是引发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在新古典贸易理论框架下,贸易双方一方面可以通过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生产出口本国丰裕要素产品,进口本国稀缺要素产品,实现交换利益;另一方面,贸易双方基于各自要素禀赋的生产贸易模式可以实现各自国内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实现社会整体的福利改善。

按照要素禀赋理论的推演,只要贸易参与方都发挥出自身的要素禀赋优势,便可以获得自身贸易利益的提升。

在寡头垄断的行业中,主导厂商是一个制定价格的大型厂商,它允许该行业中的小厂商在此价格下销售它们想出售的全部数量的商品。

针对这一理论,里昂惕夫在《美国经济结构研究:投入产出分析中理论和经验的探索》一文中第一次进行了实证检验,却发现了与要素禀赋理论预测相反的现象,即美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国,并被后世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针对这一悖论的探讨,一些人分别从要素密集度逆转、人力资本、贸易壁垒等角度进行解释,从而引发了新的贸易理论产生。

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国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和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产业内贸易与贸易利益分配的相关论述

不管是古典贸易理论抑或是新古典贸易理论,都无法解释为什么相似产品的双向贸易会在相似国家之间发生,尤其是发达国家之间。

要素禀赋理论为代表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为代表的古典贸易理论都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因而自由贸易是最有效率的,但现实的市场情况却往往是非完全竞争的,会存在垄断竞争的情况,又由于规模报酬递增、规模经济的存在,因而工业化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得以开展。

在国际市场上各国可以通过出口本国具有规模经济与垄断优势的产品获取规模报酬与超额垄断利润,同时规模经济又可以允许贸易参与方以较低的生产成本进入国际市场,获取贸易利益。

同时该理论还强调产品差别对满足消费者需求偏好多样化的重要意义。

但是这一理论暗含的观点则是,参与国际贸易的各方并不能同时获得福利水平的提高,而只有在获取规模经济与垄断优势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此外,这种优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国具有垄断优势的行业发生收缩时,其贸易收益也会下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崛起成为国际贸易市场当中的重要参与者,并发展出产品内分工的生产贸易模式

在该种模式下,某一种商品在其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工序分散到不同区域与国家,构成一条跨区域或跨国的生产链条,产品生产逐渐碎片化,加工贸易、中间品贸易比重不断攀升,贸易内容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工序贸易。

由此,国际贸易领域催生出产品贸易理论,该理论强调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改变了以往传统贸易理论的基本假设。

关于贸易利益,该理论着重于将贸易利益分配放在产品生产中的工序之上,从一个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提出处于价值链高端的国家会获取更多的贸易利得,而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国家主要是通过出口原材料与加工贸易参与全球价值链,所以获取的贸易利益较少。

这一理论突破了以往唯出口产品数量论的主张,指出一国出口产品所获贸易利益多少并不直接取决于出口产品的数量,而是要结合本国在价值链条上所处的位置来进行判断

贸易利益的主体不在是抽象的国家,而具体到一个个直接或是间接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企业。

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在其所处的生产环节上利用先进生产技术或规模经济作为其核心竞争力,以谋求对所处生产环节以至整个产品生产施加影响,从而提高企业自身在国际受益分配中的地位。

举报/反馈

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