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品牌  数码

无人创业的“创业班”教些什么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662-16012P91016.jpg

  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天使投资与创业教育高峰会上,中国创业智库理事长、清华大学DMC创业教育项目核心专家赵延忱透露了两个有些令人遗憾的数字:国内最早尝试开办“创业先锋班”的一所知名高校,毕业5期学生,毕业生创业人数为“零”;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创业相关院系的两所大学,如今学生临近毕业,选择创业的人数也是“零”。(《中国青年报》11月25日)

  “创业先锋班”的毕业生创业人数为零,创业院系的学生没有创业的欲望,两个大“零蛋”多少有些令创业教育者的脸上挂不住。这至少说明了我们的创业教育有问题。这样的“创业先锋班”还能不能继续办下去,有没有必要办下去,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一个“白富美”、“高富帅”备受人们推崇的时代,全民的创业热情空前高涨。的确,“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学会合法挣钱再也不用羞羞答答。特别是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大学生能够创业,的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但是,创业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创业教育课堂上的那套东西,拿到现实生活中未必管用。看看当今中国的那些创业大佬,恐怕没有一个受过正规的创业教育。马云上过创业先锋班吗?王健林是创业专业毕业的吗?肯定不是。出生在广东潮汕,曾三度登上胡润百富榜大陆首富的黄光裕,年少时期的穷窘让他很早就体验到人生的艰辛,常与兄长黄俊钦靠拾破烂以补家用,16岁随其兄黄俊钦北上谋生计。初中都没有毕业的黄光裕创造的财富神话,与创业教育也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创业教育受追捧也就顺理成章。然而,“创业先锋班”无人创业,折射出当前创业教育乱象。据国内最早从事创业教育研究的学者赵延忱披露,我们的创业教育忽略了或者没有意识到要按照企业生成的内在规律办事。学校只是把案例打包成编织袋给了学生,并没有将创业规律教给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离开了这一点,创业教育就是舍本求末。前人成功的创业案例,对于大学生来说可能有启发意义,但绝对不是某些人声称的“可以复制”。

  最近,3位哈佛学生的“把蟋蟀拿来吃”的创意获得美国众筹公司的投资,1300个美国人出资7万美元给3位大学生卖蟋蟀,蟋蟀被做成了海盐、炭烤、起司三种口味的零食,出现在公众面前。我想,这三位学生应该不是某个创业专业的。

  真正的创业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之外,更需要在实际的市场中锤炼。创业教育的尴尬,恐怕正是缘于它的急功近利。“创业先锋班”的名字好听,但如果脱离了实践,如果传授给学生的都是“水货”,学生又何来创业的欲望与能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