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小阳春”来了?未必!基金经理烦恼“有钱花不出去”
21深度 I 港股IPO“小阳春”来了?未必!基金经理烦恼“有钱花不出去”
经历了2月的短暂沉寂后,港股IPO市场近期出现逆势升温的苗头。
“以往每年春节前后,都是IPO的淡季,市场要到三、四月才会开始活跃起来。但最近我们的保荐人项目并没有明显减少,有点出乎意料,”中泰国际股票资本市场部董事总经理曾臻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
更让她感到意外的是,她负责的一个IPO项目,在公开发售环节市场反应异常热烈。3月9日,兴业物联(00916.HK)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当日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但股票在首日收盘时,却录得了2%的涨幅。
“去年10月投行进场,今年1月通过了聆讯,3月上市,整个上市过程都非常顺利,”她笑言。的确,在疫情席卷全球市场之际,兴业物联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招股价上限定价1.99港元,国际配售股份获超额认购7倍,香港公开发售股份获超额认购超过1400倍。
曾臻向记者透露,参与此次IPO的投资者一直以来长期关注物业管理行业,此前也参与了公司承销的多个物业管理公司的IPO发行,“当下很多投资者青睐的公司是有稳定现金流,有盈利,而对一些烧钱讲故事的故事没太大兴趣。目前可投的项目不多,一些以前不看小盘股的基金这次也下单了。”
物管板块堪称港股2019年度最火板块,出现多家物业管理公司扎堆上市的盛况。耀才证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许绎彬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兴业物联在公开发售部分受到市场追捧,主要由于物管行业在经济下行周期可谓一枝独秀,“但如果一个月前上市,(发行价)肯定不是这个价钱。”
整体IPO减少40%
有人欢喜有人愁,并非所有的公司都能成功上市。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原本计划在2月中上市的香港日式放题连锁店大喜屋,宣布考虑包括现行市况的多项因素后而决定取消上市。大喜屋早前宣布发售1亿股,每股招股价范围介乎1.6至2港元,计划集资最高达2亿港元。
根据大喜屋重新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文件披露,截至去年7月底的4个月,收入同比下跌8.8%至2.6亿港元,利润则同比锐减66%至1268万港元。大喜屋目前在香港经营14家餐厅,旗下品牌包括大喜屋、极尚大瀛喜、大满喜及岩盐等。
根据港交所的统计数据,今年前两个月,共有24家新上市公司,IPO数量与去年同期持平,然而首次上市集资总额则同比减少16%至92.4亿港元。期内,有9家公司已获批上市,但未在申请有效期内上市,并有两家公司申请撤回上市。
“一些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消费行业,如餐饮、旅游、航空等板块受到冲击较大,”曾臻坦言。她表示,受疫情影响,很多保荐人现场尽调的工作无法进行,港股整体市场的IPO数量大约减少了40%,“港交所近期对于发行人增加了一轮问题,主要询问公司如何预防疫情对业务的影响,以及业务的可持续性。”
“有钱花不出去”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截至3月18日,除兴业物联以外,港股仍有12只新股将挂牌上市,其中仅3月12日一日内就有4只新股登场。
港股IPO盛况是否有望重演?对此,许绎彬认为,此前内地疫情受控,美国股市坚挺,因此港股IPO市场短暂出现回暖,“但经过周一的全球股市暴跌,原油价格战开打,IPO市场肯定会受影响。大部分投资者现在手上有资金的话,也会优先考虑在现货市场抄底。”
“IPO近期这么热只能说明大家憋了很久,没新股做,而且国内基金有持仓规定,基金经理们必须得把钱投出去。(物管)行业还可以,散户们跟风,”某港股新股基金经理无奈地表示。
上述基金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今年迄今为止,还没有下单任何港股的IPO,“有钱花不出去,最近上的都是一些小盘股,希望能来点大公司。”
许绎彬亦表示,需要等到一些超大型的IPO出现,港股IPO市场才能真正复苏。
- 标签: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