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币政策的国际传导及应对建议
财币政策是经济基础演变在经济政策上的反映,这是一种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现象。
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制造能力的崛起,对各国乃至国际的生产布局、收入分配、通货膨胀和经济政策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随着全球化的进展,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和经济政策的冲击,也成为了一个全球现象,至少对于高度融入全球经济的主要经济体是如此。在全球化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不论哪个经济体,只要能够以低成本提供可消费产品的供给,始终是有竞争力的供给。这是一个基本的市场规律,在国与国之间如此,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也是如此。
先进的发达经济体,其优势在于它们能够提供发达程度不如它们的经济体(姑且称作次发达经济体)无法提供的产品,然而,其供给优势也仅限于此。只要次发达经济体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提供消费者接受的制造品,发达经济体居民的高收入在成为“进口”支付保障的同时,又是本地成本过高、竞争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这两方面效应的叠加,不可避免地导致制造业向次发达经济体转移,以及发达经济体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实体经济的空心化。这是因为,习惯于高度的劳动者权益保护,过惯了高消费的人们,有了廉价的消费品后,就不愿意继续辛苦工作,也不会出于爱国高价购买本国消费品。这就是人性,实体经济的空心化,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性体现。发达经济体的空心化以及贸易赤字的内因在于本国经济竞争力的弱化,经济的全球化是环境条件,别国的强劲出口是外因。
生产力的革命,才是真革命,是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最终力量。次发达经济体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关系的改变,导致了发达经济体的收入分配发生变化:实体经济的空心化意味着财富的创造和收入的分配难以在实体经济中得以实现,经济中即便有大量的货币发行,货币和资本也难以进入实体经济,只能停留在金融领域。这也是传统自由经济机制的必然结果。实体经济不能吸引逐利的资本,传统货币政策因为其“宏观性”而不能按照自由经济机制为实体经济注入货币,实体经济在不利的境况中越陷越深。
因此,发达经济体实体经济的颓势,人们不愿辛苦劳作,收入无法在传统机制下分配到需要收入的人们手中,这是已经演变了数百年的经济制度与人们崇尚自由、追求生活享受相结合的结果。怪不得别人。因此而来的收入分配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将预示着前所未有的制度变革。大家都需要摸索。
面对这样的挑战,各国政府都在变着法子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说白了就是政府花钱的政策。有收入对应的花钱是有限的,大规模花钱必然是透支。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不断弱化,具体到财政政策上,只能不断强化力度,扩大范围和规模。财政赤字也随之越来越大,财政入不敷出,不得不直接或者间接地透支货币发行。于是,财政政策,特别是财政赤字货币(政策)化,货币政策也越来越财政(政策)化。这是财币政策出现的必要性。
生产力发展对于财政政策出现的影响是通过供给侧的实物产品供给,消除了实物市场上的短缺并持续保持普遍的过剩,避免了供不应求的通货膨胀危险,生产关系调整对于财币政策出现的影响是大量货币被截留在金融领域,这种新的分配关系避免了居民消费品市场由于货币泛滥引发的通货膨胀(称作CPI型通货膨胀),将价格上涨引导到了股票、利率和房地产等金融市场(称作金融资产型通货膨胀)。这是财币政策出现的可能性。
着眼于货币的货币政策,已经不可能在传统理论框架内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看到了持续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负利率政策,都很难在刺激经济方面收到成效,而金融系统集聚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需要找到有利可图的去处,于是就会想到实体经济有竞争力、实体经济收益不错、资金回报比本国高好几倍的经济体,比如中国。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将迫使利率收益较高的国家作出回应,要么不得不“随大流”降低利率,甚至跟着负利率,要么面对短期的大量外资流入,管理好本国货币汇率以及资本市场。
对于十分看重外汇储备的国家来说,外资的流入在短期内当然不是什么坏事。但这样的资金流入,一方面意味着相对很高的资金成本(外汇使用很难获得相应的回报),另一方面意味着在另外一种情形下外资突然大规模撤出的隐患。
在西方发达经济体流行财币政策,大量资本在本国承受负利率压力,必然寻求正利率的国际背景下,如何应对财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供大家一乐:
设定并公开宣布某一个外汇储备警戒线(比如两万亿美元),外资撤出时:如果外汇储备在此警戒线之上,外资以外汇储备货币(如美元)撤出;如果外汇储备触及或低于该警戒线,外资撤出按当时市场汇率换算的等额人民币支付。这个政策只适用于外来的金融投资,不适用于实体经济投资。
这一政策只要公开宣布,并明确生效起始日期,只针对生效后进来的外资,应当说,是构成外资投资条件的正常组成部分,无可非议。
如果真的出现以人民币支付外资撤出的情况,往往正是国内经济需要刺激的时候。在这样的时候多印一些人民币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从各国财币政策的实施情况来看,并不会仅仅因为货币投放的增加引发恶性通货膨胀。更何况,中国业已强大的制造能力,只会比现在更加强大,无须担心实物市场的供不应求。这个建议暗含一个针对汇率的机制,在触发以人民币支付的情况之下,外资希望人民币贬值。这对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有利的,同时可以避免主动贬值的汇率操纵之嫌。
(作者系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 标签: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