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能为“城市新生”做什么
11月11日,第二届中国江苏·扬子江作家周期间,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和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和南京文学之都促进中心承办的“文学多样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在南京六朝博物馆举行,中外作家代表和来自爱尔兰科克、英国曼彻斯特、南非德班、西班牙格拉纳达、韩国富川等拥有丰富文学资源的兄弟城市代表,以及国际汉学家、翻译家代表和城市文化企业代表济济一堂,探讨文学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启示南京完善文学之都的发展规划。
文学究竟能为城市新生做出怎样的贡献?被誉为“在西方获得最多奖项的东方作家”,今年89岁高龄的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认为,文学与城市都是人类极其重要的文明创造成果,其中,城市是一个时空概念,它由具体的地域和过去、现在、将来汇聚而成,对于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们来说,文学使国家、民族、城市的历史得以再现、延续、传承,也激励人们去创造一个光明的现实,打开更美好的未来。
英国曼彻斯特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城市,200多年前在这里诞生的近代棉纺织工业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但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棉纺织工业衰退,导致出现贫困、失业、犯罪、教育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高峰论坛上,英国曼彻斯特文学之都代表伊万·韦德森介绍道:“城市规划者适时调整理念,转而将文化、艺术和科技作为发展的新动力,不仅兴建大量图书馆、咖啡馆、艺术馆等文化艺术场所,还持续举办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打造世界表演艺术领域中最顶级的盛会,让曼彻斯特成为英国乃至全世界的戏剧中心。在贫富差距扩大、矛盾层出不穷、文化日益多元的当代社会,这种以文学艺术为中心的城市转型尤其意义重大,它发挥了一种反思、纾缓、抚慰和净化的功能。曼彻斯特正计划进一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图书馆资源(这里拥有22个图书馆,99%的市民离图书馆仅有2英里以内的距离),于2020年举办图书馆文化节,鼓励市民亲近书籍、亲近文学。”
语言是文学的基石,要发挥文学的交流功能,就要充分尊重语言的多样性。伊万·韦德森介绍,在曼彻斯特,人们说着许多种语言,学校也鼓励学生用母语或第二语言创作诗歌,并就此展开丰富多样的活动。
当今世界充满了文化多样性,城市同样如此。因此,法国作家多米尼克·西戈十分重视文学的具有本质意义的沟通、联结功能:“我通过写作来告诉你我的感受和思索,你阅读我的作品时,就进入了我的灵魂里,你也借此真正审视你自己的灵魂。文学的意义正在于此,它深入地打开彼此的心灵,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心意相通。”来自南非德班的文学之都代表特波格·慕丝丝提议关注文学之都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可能发挥的作用:“德班、南京成为文学之都恰恰印证了世界文化和文学的多样性,它们让西方看到,其实,非洲和亚洲的文化文学同样非常强大。”
未来,文学之都如何描绘更加美好的发展蓝图?除了强调文学阅读的重要性,南京作家毕飞宇提示关注文学之于文学之都的本体意义,呼吁作家从语言这一“文学的本体”出发,恢复、保持语言的纯粹性:“文学语言要拒斥假大空。文学的首要责任是守护语言,保持语言的日常性、有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只有语言守住了它的本真,作家的表达才是真实的,我们的文学才是真诚的。”
毕飞宇的观点,让南京申创文学之都顾问、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许钧感到共鸣。许钧认为,文学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其实可以拓展到文学与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关系,在他看来,文学之于后者的一项重要意义在于,文学强调个体身心的和谐、个性的彰显和对他人的开放,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相通、情相悦——可以说,如果没有文学,人类的命运共同体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而要用文学和他人“交心”、有效地传播中国故事,就需要保持语言的纯粹性。
作为一位卓有声誉的翻译家,许钧还提示人们关注翻译、出版在促进文学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意义,“南京在世界文学经典的出版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南京的出版社还发掘了一批之前没有引起国内充分关注的经典作品,如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和蒙田的《蒙田随笔》,为世界文学赢得了中国读者。未来,南京要继续抓住创作、翻译、出版以及阅读等抓手,在向世界开放自己的同时,也让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让人类文明更灿烂。”
论坛上还公布了法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中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以及许钧和毕飞宇祝福南京成功申报文学之都的精彩视频,并为南京译林出版社出版的阿多尼斯中国题材长诗《桂花》和叶兆言《南京传》举行了新书发布仪式。(记者 冯圆芳)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 标签: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