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族”迷上网娱社交
“清晨醒来先把昨晚上学会的歌曲录下,与大家分享。每天都是好心情。”穿着大红绣花开衫的朝阳阿姨王金香一头银发,声情并茂地唱完一曲《情随桃花醉》后,将录好的视频分享到了全民K歌上,不一会儿便收到上百条回复与数千朵“鲜花礼物”。作为平台上小有名气的“金香奶奶”,她拥有近30万粉丝,几乎每天都会分享、转发好几首歌曲短视频。
玩直播、录视频、编图文、K歌交友……老人们的“银发社交”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介入而不断迭代,变得更加多元,并捧红了一系列专注于中老年用户的新产品,让一众创业者纷纷掘金“银发经济”的新蓝海。不过,专家提醒称,老人积极“触网”有利于调适心态,但也需防手机依赖症,避免过度“沉迷”影响身体健康。
老人恋上短视频直播
打开“唱将歌手金香奶奶”的全民K歌主页,一条条由她上传分享,配有简短解说的歌曲短视频映入眼帘。王金香今年63岁,从这些短视频可以看出她对这些视频格外上心:每一条都有精心搭配的服装、编排过的手势动作和配合演出的道具。其中最受欢迎的一首《望星空》由63岁的王金香和另一位71岁的“珂兰奶奶”合作,观看量达61万人次,收到了近8000条评论。
“两位老朋友唱得太好听了”、“俩大姐太棒啦,祝健康长寿”……仔细阅读这些评论可以发现,“金香奶奶”互动的粉丝大多岁数与其相当或差距不大,每日上传、分享、评论各种歌曲短视频已成为他们日常娱乐的重要部分。除唱歌外,老人们还在平台上交流厨艺、分享风景。通过王金香的视频,北京美食以及天安门、地坛、北海等地的四时风景也得以展示给全国各地的老人们。
直播短视频平台也有越来越多老人的参与。支好三脚架,装上自拍杆,再将有线耳机插入手机,适当加上个美颜滤镜……家住大兴的胡大爷今年54岁,每天吃过晚饭,便在家门口附近的广场布置设备,熟练程度不亚于快手上的年轻人。“给老铁们唱一首《精忠报国》,双击666,捧个场。”日子一久,胡大爷周围便聚集了一群老人,每晚在这里唱歌。要是兴致不错,胡大爷还会拿出特意购买的孙悟空服装,穿着披上个大红披风格外精神。“就是不服老,看着网友们还能给我点个赞,特别有认同感和成就感。”
从制作“老年表情包”到学会“音视频通话”再到制作音乐视频相册,原本仅限用微信语音交流的中老年人也在不断追赶数字潮流,不断开拓社交新技能。7月31日,小程序第三方服务商阿拉丁发布了七月小程序TOP100榜单,“小年糕”意外登顶。据了解,这款小程序操作极简、主打把照片制作成音乐相册,通过一些老战友群、知青群快速扩散,吸引了大量中老年用户,所占总用户数比例一度超过80%。
“银发社交”捧红新产品
一方面,微信、抖音、全民K歌、快手等APP内,中老年用户数量不断攀升。另一方面,银发社交的兴起,也捧红了一系列新产品。糖豆、美篇等APP如同一匹匹“黑马”,凭借中老年用户的强购买力和高用户黏性,刮起了一条条银发经济的新赛道。
翻阅糖豆APP上的广场及小视频栏目,更像是推开了一扇得以了解中老年人社交生活的窗口。“除了广场舞教学,我和姐妹们还能在上面分享旗袍走秀,外出旅拍的合影,秋日采摘回来的鲜果,以及可爱温暖的孙辈日常。谁家今儿给外孙女做了红烧肉,我们大家伙都能看到晒图。”常在来福士广场跳舞的张阿姨告诉记者,各广场舞队之间也会在糖豆上暗暗较劲,看谁的队伍跳得更棒。
这种泛社交带来的用户聚集量十分惊人。糖豆APP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称,目前糖豆APP整体服务的用户累计超过2亿中老年人,每月开展的线下活动超过4000场,月度覆盖的线下用户超过50万人次。
看起来更加细分的图文创作市场,也因大量中老年人的参与而异军突起。记者在美篇APP内看到中老年人远没有年轻人想象得那么平淡无聊:有垂钓老人在水库边蹲守十几个小时,钓上来一条十几斤的大鱼;60多岁的李爷爷带着老伴儿开始玩马拉松,一路跑到了南非;家住丰台的屈阿姨热衷改造塑料瓶,一个个小猪储钱罐引来大量学习者。
“中老年人的精彩生活也需要表达和展示。用文字和图片表达情感,交流互动,也更符合中老年用户的习惯和需求。”美篇的创始人兼CEO汤祺表示,中老年人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比起年轻人,更愿意在图片素材和插文的创作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记者了解到,美篇成立仅2年时间,注册用户就超过5400万人,月独立访客1.5亿人次。
手机APP替代公园歌厅
老人跳广场舞、唱合唱,使得多处公园提出“限噪令”;内部餐厅挤满中老年相亲交友团,令上海宜家出台《告顾客书》; 工作日下午的KTV包厢成中老年专场,引发舆论热议……这些话题背后,都折射出中老年人旺盛的社交需求。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银发族们的社交方式也不断迭代:以往单一的跳广场舞,有了一众广场舞APP的助力变得更加有趣;工作日白天开包厢唱歌少了,拿起手机在家就能唱个够;习惯公园相亲角拉家常的老人,为子女“换情报”的方式也拓展到了网上。
“没智能手机以前,就是吃完饭后去附近的公园跳跳广场舞。”张阿姨回忆称,两年前广场舞的领队还会拎着录音机和扩音喇叭教大伙儿跳新的广场舞,如今有了智能手机,不但能直接在现场找到最新的广场舞曲,还能实时录像,供大伙儿在线分享。“以前跳广场舞,最多只能认识队里的几个老人,如今玩会了糖豆、99广场舞等软件,和好多甚至不在北京的老姐们交上了朋友。”张阿姨说。
“去年我可喜欢去KTV下午场了,和一帮老同学一唱就是一下午,不仅价格实惠,有的还有免费茶水送,有时候人均算下来还不到十块钱。” 退休前曾是一名会计的市民褚奶奶表示,由于时间难协调,自己和老同学们一周也就去一次,“如今有了在线K歌,在家架起摄像头就能和熟人约着唱,还能和更多人一起在网上说说笑笑,一天一晃也就过去了。”
也有老人的社交方式因大环境的变化而被动发生改变。“周围的老同学和新朋友们都在用手机看视频、聊语音,不用不行啊。”市民顾阿姨感慨称,几年前自己主要的社交方式还是去中山公园等相亲角认识些同龄人,拉拉家常,遇到哪家有合适的对象介绍给女儿,也就留个电话号码,“现在大部分人都说要加微信发语音、发照片方便,不玩这些软件都不合群,为此我还让女儿特地换了个智能手机。”
老人网娱也要防沉迷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年龄超过50岁的银发人群成为移动社交的重要新群体。据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QuestMobile统计,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移动互联网50岁以上的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二线及以上城市的银发人群活跃渗透率达到47%。与亲朋子女随时联系、维系熟人圈是银发人群使用互联网最重要的需求,他们在即时通信的活跃渗透率达到84.5%,平均每月花在即时通信的时长为42.6小时。此外,银发人群在短视频的活跃渗透率也激增到54.2%。
无论是主动或被动,老人们在社交上的积极“触网”,给自己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寄托的同时,部分问题也开始涌现。“我爸总是在抖音刷唱山歌的视频刷到大半夜,有时候能熬到晚上两三点,躺床上捧着手机一直乐个不停,比年轻人还上瘾。”父母家住门头沟的齐女士抱怨。
对此,武汉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主任陈辉提醒称,老年人也会得手机依赖症,相对于年轻人,老人身体各器官功能开始衰退,长时间看手机更容易引起或加重原有疾病,如长期静坐容易血液黏稠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等。“老人玩手机每天最好不要超过2个小时,每次不要超过10分钟。要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多参加社区活动,千万不要反被手机‘绑架’。”本报记者 袁璐
- 标签: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