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地产  综合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的区别)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0-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的区别)

 

外国产业组织理论渊源

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马歇尔最先把组织作为生产要素之一提了出来。他认为,组织特别是工业组织,在提高经济效率方面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马歇尔还注意到规模经济和垄断弊病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提出了所谓的马歇尔冲突,即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垄断的发展。垄断反过来又会阻断价格机制,扼杀自由竞争,使经济活动失去活力,破坏资源的合理分配。

1933年,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总结了有关马歇尔冲突的争论以来的理论探讨,出版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一书。罗宾逊对垄断市场需求曲线的特征,垄断企业的成本、垄断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均衡,以及多厂垄断和双边垄断等,都进行了探讨。

美国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张伯伦于1933年出版了题为《垄断竞争理论》一书。张伯伦认为,在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种极端的市场形态之间,存在着广大的中间地带。垄断竞争市场既存在竞争因素,又存在垄断因素。前者表现为在市场中,企业数量非常多,彼此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后者表现为每个企业拥有自己独特的产品或独具某种优势。

这种现象是由于产品差别的存在造成的。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厂商,就其产品具有差别性而言是垄断者,但在垄断竞争市场上,每种产品又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在获取最大利润的动机的支配下,新厂商也会较容易进入市场,使该市场上厂商的数量得以增加。新厂商虽然不能生产消费者所偏好的与现有产品完全同一的产品,但它们能够提供同现有产品相互替代的类似产品,从而又加剧了该行业内厂商之间的竞争。

张伯伦指出,由于垄断竞争市场中企业的产品具有差异性,增加了商品的花色品种,使消费者有了选择余地,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福利,这是生产单一品种商品的完全竞争市场所不及的。而且,由产品差异所增进的社会福利大于因社会生产能力闲置而损失的社会经济福利。因此,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不是低了,而是高了。

此外,张伯伦还对市场的结构进行了分类,并考察了不同产业之间的理论联系,检验了每种产业的结构、价格、利润、广告和效率等方面的绩效。

非主流的产业组织学派

在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过程中,除了上述以结构——行为——绩效框架为核心的主流产业组织理论以外,还有另外三支非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学派。

(一)芝加哥学派。这是以美国芝加哥大学为阵营,由众多经济学家所形成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施蒂格勒。

芝加哥学派在方法上属于行为主义,其主要特点是:在理论基础上信守新古典主义的经济理论,认为瓦尔拉斯均衡以及标准的竞争理论仍然有效,并以传统的价格理论为尺度,分析和批判主流产业组织理论提出的种种与新古典主义不符的假定和结论;认为厂商行为是厂商预期的函数,政府无需干预市场机制的运作。由于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微弱的垄断不过是竞争均衡实现之前的一种暂时现象,政府制定的各类激进的反托拉斯政策必将导致整个经济运行效率的下降和社会福利的损失。

(二)新奥地利学派。新奥地利学派以米塞斯、哈耶克等人为代表,其理论观点对英美经济政策有较大影响。这一学派的特点主要是:以竞争为基本的分析前提,认为市场竞争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能用传统的静态方法来分析;强调企业家在寻求新的利润机会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认为政府所能做的就是建立制度体系,而最恰当的体系是最大的个人自由和最少的政府干预。

(三)新制度学派。伯勒和米恩斯是新制度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他们是以厂商行为为研究重心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后来的威廉姆森、阿尔钦也是其主要代表人物。这一学派的主要特点是从厂商(公司)内部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厂商行为,以及它们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外国产业组织理论的最新发展

以美国为代表的外国产业组织理论界,从50年代至70年代的基本研究脉络是运用个例研究和计量分析来验证和完善结构——行为——绩效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此间虽然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对政府制定市场竞争政策和组织政策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其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还有不少缺陷。

恩格尔曲线反映的是所购买的一种商品的均衡数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它是以19世纪德国的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的名字命名的。

(1)它假定所有企业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企业目标,而不管是垄断型企业还是竞争型企业,也不管是经理控制型企业还是股东控制型企业。这种单一的假定忽视了由企业类型的差异带来的企业目标差异和企业行为差异,简单地认为企业行为主要受市场结构(尤其是集中度)的决定。

(2)它没有引入交易费用概念,简单地假定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有完善的理性,都能获得完全的信息,从而能够实现完全均衡,这就不能正确认识现代大公司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3)它过分强调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的决定作用,而无法把决定企业行为的其他因素,如企业内部产权结构、交易费用和信息成本等纳入分析框架,最终限制了对产业中的企业市场行为的全面分析。

外国产业组织理论的最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理论基础上广泛吸取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新思想,修正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基于新古典主义的理论假设。产业组织理论把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代理理论等都纳入了自己对企业行为的研究,如运用交易费用理论说明组织的效率来自交易费用的节约,运用产权理论说明市场资源配置的失误在于产权配置的失误,运用代理理论分析两权分离对企业动力结构的影响以及建立相应约束机制的途径。

(二)在研究重点上转到侧重对企业行为的研究,认为企业行为是企业决策者基于自己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目标而作出决策和实施决策的结果,与企业所处的市场结构关系不大。因此与以往的产业组织理论侧重分析市场份额、集中程度和进入壁垒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不同,新的理论侧重分析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组织形式、经营目标和合理预期对企业行为的影响。这也使得新的理论中包含了一些企业内部的组织和管理理论。

(三)在研究方法上广泛引入了博弈论方法和正规微观经济学模型。博弈论这一应用数学方法是70年代才被运用到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中来的。博弈论思想有助于说明企业行为是怎样取决于该企业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至的其他企业反应行为的预期的,亦即企业行为的决定不再只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决定,而是与当事人的心理预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同时,随着产业组织研究的深入,建立了越来越多的正规微观经济学模型,出现了用正规数学模型分析取代结构-行为一绩效框架的趋势。1988年法国经济学家蒂勒尔的《产业组织理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用博弈论方法和正规寡头市场模型方法改写产业组织理论系统工作的完成。

评价与启示

从外国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看出,它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是西方社会经济生活的反映。19世纪下半叶,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工业结构的变化,加强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趋势。到了20世纪初,垄断组织已经控制了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各工业部门和银行系统,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现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与传统西方经济学不同的、以解释垄断竞争现象为己任的产业组织理论。以后,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不断扩大,产业组织的结构和形态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通货膨胀加剧的情况下,寡头垄断现象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核心。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跨国企业的发展成为世界性问题,对企业市场行为的多角度研究又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核心。

正是由于产业组织理论紧密联系经济社会生活的实际,它对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干预政策影响很大。许多国家以该理论为依据,通过制定各种不同的产业组织政策来影响和控制市场结构或企业的市场行为,如各国普遍制定的抑制垄断的法规,以及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等。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产业组织领域里存在的共性问题,合理借鉴外国产业组织理论无疑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解决问题。

(一)关于促进规模经济。如何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以获得最大规模经济效益,是发展市场经济必然遇到的问题。外国产业组织理论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不少有效的方法。借鉴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中的规模经济问题。

(二)关于垄断和有效竞争。竞争是经济活动和经济进步的原动力,而垄断则阻断了价格机制在资源合理分配上的作用,并在垄断组织内部也产生所谓的X-非效率,即资源分配的非效率性。既然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不可能的,就要研究如何实现有效竞,即在利用规模经济的同时又能维护竞争活力的那种竞争的实见。这方面的理论无疑有助于我们对搞活国有经济问题的探讨。

(三)关于企业的市场行为。在特定市场结构之下,企业行为的具体方式和机制如何,是外国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一些成果,研究当前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问题,以及价格战略、产品战略、销售战略和法律策略等问题。

各个交易所在大宗交易制度中都对大宗交易有明确的界定,而且各不相同。

举报/反馈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子女的教育及经济基础是很自然的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