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降价来了,“光伏茅”隆基能否熬过多事之秋?
近期,两位国内知名券商首席在社交平台互怼了起来。
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张夏在朋友圈中吐槽,“投资真累。。。类似的逻辑还有,硅片价格高企,盈利大涨,光伏大涨;硅片价格高企,下游需求受抑制,光伏大跌……我预判,我预判你的预判,我预判你的预判的预判……”
对于招商证券首席绕口令一般的吐槽,中信建投新能源首席分析师朱玥则在朋友圈中表示,谁现在卖光伏,后面至少高30%的成本含泪再买回来。
投资圈中,券商分析师之间互怼,早已是司空见惯的家常便饭。不过,招商证券首席分析师对近期光伏板块投资难的吐槽,倒是戳中了不少投资者的心声。
光伏,这条被外界视为坡长雪厚的高景气赛道,今年因为原料价格大涨、诸多玩家入局,平添了不少变数。
“光伏茅”隆基股份,近期堪称流年不利。先是三季度业绩公布,因上游硅料价格上涨,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后又接连传出组件产品被美国海关扣留以及公司收到荷兰法警正式送达的跨境临时禁令消息,再接着便是上周隆基位于西安的电池工厂发生火灾。
紧接着,今天又无奈宣布下调旗下的单晶硅片产品价格。各尺寸硅片价格降幅为7.2%~9.8%,相对来说,虽然市场对硅片降价已经有所预期,但今天的幅度比预期还是稍微有点大。
过去两年,隆基股份在A股市场的表现,不可谓不优秀,累计涨幅一度逾440%。但近5个月,股价却开启了非常明显的震荡行情。
股价震荡,背后反映的也是当下投资者们纠结复杂的观望心态。
内忧外患下,“光伏茅”隆基股份能熬过这个多事之秋吗?
1
涨价、内卷与供需
涨价潮,是今年以来光伏赛道谈得最多的一个词。
从年初至今,上游硅料价格持续上涨。截至2021年11月17日,根据 PVinfolink 报价,多晶硅致密料价格涨至269元/kg,年内涨幅达到220.2%。
上游硅料的上涨,给以隆基为首的中游硅片和组件厂商带来不小利润上的压力。今年前三季度,隆基实现总营收562.06亿元,同比增长66.13%;实现归母净利润75.56亿元,同比仅增长18.87%。
增收不增利,是今年隆基业绩的真实写照。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23.21%、22.73%和21.35%,持续下跌。
上游硅料价格飙涨,一方面是因为硅片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上游硅料产能不足,导致供需关系失衡。
在硅料生产行业,扩产周期长是一大特点,通常扩产周期长达12至18个月,产能爬坡又需要3至6个月,整体产能释放需要两年时间。2019年至2020年年中为硅料价格低谷期,厂商们扩产动力不足,而后硅料价格猛增,已有产能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释放需求。
另外,这也是一个投资强度较高的行业。每万吨近8亿元的投资,高昂的折旧费用也让不少企业不愿在平时储备产能。
对于今年而言,更为特殊的是,能耗双控政策下的限电措施。在多晶硅的生产成本中,电力成本便占比35%,是所有成本类别中占比最高的一项。今年电力紧张,也或多或少限制了硅料产能上的供应。
一般而言,上游企业用工业硅粉生产出晶体硅料;而后被中游企业加工成硅锭和硅片,用于生产太阳能电池片,组装后制作成光伏组件,最后出售给下游光伏电站。
在这条产业链中,上游的硅料因为生产准入门槛较高,市场集中度较高,议价权也较高。而下游的光伏电站,又因平价上网,无法将价格传导给消费者,进而对成本上升敏感,如若利润受损,便打击了建设电站的积极性。
两端强势,中间弱势,整个光伏产业链呈现出了一种汉堡式的结构。处于中游的企业如隆基,不得不承受利润受损的压力。
更为惨烈的是,在“双碳”大方针下,加快发展光伏产业被列入“十四五”规划,政策利好频出,吸引了众多想要进入这一产业分得一杯羹的玩家。其中,中游的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玻璃等细分领域因为准入门槛较低、产能释放较快,成为各路玩家涌入的重灾区。
这些玩家们,有业务协同的而企业,如从汽车玻璃跨界光伏玻璃的福耀玻璃,有高层原本来自光伏行业企业如海源复材,还有此前从未涉足过该领域企业,如港股“拖鞋大王”金阳新能源(此前名为宝峰时尚)……
新玩家入局争食,老玩家也纷纷扩产抢占市场份额。今年上半年,前十大企业合计扩产256.2GW。光伏硅片领域陷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产能争夺战。
硅片领域竞争愈发激烈,加剧了硅料与硅片之间供需不匹配的问题,进而又抬高硅料的价格。但实际上,下游光伏电站的需求并没有预期中增长得那么快。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新增光伏装机29.31GW,同比增长33.96%。距离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的全年55-65GW新增装机量还有不小的距离。
内卷,这个大家并不陌生的名词,在光伏这条高景气赛道上又一次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2
隆基的未来怎么看?
现在,无论隆基是否准备好,新一轮的硅片降价周期还是不可避免的来了。
事实上,在前两周的硅片实际成交价就已经开始已经明显下降了,这也是为什么隆基和一众光伏组件股的股价行情很弱的原因。
硅片降价,背后有几个因素相互影响:
一是上游硅料产业在加快扩产。去年开始,面对下游飙升的需求,上游硅料产能紧缺成为产业短板,企业开始大举扩产。如保利协鑫能源在去年斥资47亿扩建颗粒硅项目,今年上半年通威股份的140亿元扩建设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料项目。硅料的生产周期长达18月,预计明年中也可以陆续有产能出来缓解市场需求缺口焦虑。
二是中游硅片的同行的大量加入。随着光伏产业成为黄金赛道,越来越多同行涌入抢占市场,据数据显示,2022年硅料总产量将不超过80万吨,按照固定比例折算,这些硅料可以用来生产接近240GW的硅片。然而截至2021年年末,行业前十的硅片厂商产能规模就将达到350GW,其中不乏中环、晶澳科技、上机数控、京运通、双良节能等新老玩家的入局,新扩产项目动辄数十甚至上百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最大龙头的隆基,面对众多同行抢占市场份额的动作深感压力。
在之前,隆基一度尝试过调低开工率(降低硅料需求)欲以自身市场地位倒逼硅料降价,但事与愿违,在下游庞大的增量需求下,隆基的此举反而让同行大举入局有了可乘之机。
现在隆基选择主动给硅片产品降温,无疑也是有着通过价格竞争守住市场份额的意图。
不过这一招可能还是不大好用。因为下游的需求太强,硅片降价,传导下去对终端是利好,激发需求继续上升,其他硅片同行就算也跟着降价,同样也能继续拥有大笔的业务和利润。
根据券商分析,“按照本次隆基硅片调价幅度,对应组件端成本下降7-8分/W,预计将有大量项目进入“可装机”成本区间,有效激发年底抢装需求”,意思也是认为对整个上下游的利好,尤其利好逆变器、和电站EPC业务。
其实对于隆基来说,这样一来,虽然让渡了一部分潜在利润,但更好地盘活了市场,其实对自身的好处也很大,尤其是可以借此加快清理开始积压的库存回笼资金,为接下来的大量合同订单业务推进做准备。
要知道,今年以来隆基股份已签订约137亿元硅料、约168亿元光伏玻璃采购合同,锁定了近17万吨多晶硅料,这些加起来,可是需要非常大的资金去周转的。此外,隆基股份布局光伏建筑一体化以及光伏制氢业务,这部分业务的相关政策已经陆续出来,也需要开始着手去推进。这毕竟也是未来具有非常巨大增量市场空间的好业务方向,隆基肯定不会也不敢放过。
所以,隆基股份的现在的硅片降价,并不能完全说对其是利空。客观上讲,可以算是一招各有好处的活棋。如果从长远的视角看,它的业务其实是在往着更好的方向去逐步推进。
别看隆基股份前三季度的业绩利润增速出现下滑,但人家的营业收入增速可是高达66%,利润增速也有2位数以上,这样的水平,在千亿市值的龙头中,也算是凤毛麟角。
硅片的生产周期在六个月左右,今年诸多玩家大规模扩产,明年硅片的产能将陆续得到释放,可以预见的是,明年大概率会出现价格战。虽然短期在硅片价格下行的新周期下会有压力,但长期的成长性还是值得肯定的,并且它还会一直在这个增量不断出现的黄金赛道上C位,想明白了这层其实好像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3
结语
周期性是光伏行业的一大特点之一,每每需求旺盛之时,都有诸多玩家涌入这条赛道进行产能上的军备竞赛。在供需不匹配与竞争加剧中,也往往伴随着一些竞争格局的变化。
在上一轮拥硅为王的周期里,隆基凭借押注单晶硅技术的优势,降本增效扩大市场份额成为王者。新一轮光伏内卷大战中,面对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降价是隆基拿出的竞争利器。在年末抢装潮下,率先打响价格战的隆基,已经露出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的野心。而参与内卷的玩家们,在这场激烈的争夺中,注定会有输家。
至于隆基,大概率上,在接下来的大战中,大爷还会是那个大爷。
haole http://www.xinzhiliao.com/sj/dongji/14582.html- 标签:景年知几时全文阅读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硅片降价来了,“光伏茅”隆基能否熬过多事之秋?
近期,两位国内知名券商首席在社交平台互怼了起来。 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张夏在朋友圈中吐…
-
上海“艾滋夫妇”第17年:一直向前吧,心若向阳,无惧忧伤
【编者按】 12月1日,又是一年世界艾滋病日。2021年是记者跟踪报道上海“艾滋夫妇”的第…
- 外媒: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南非报告前已进入欧洲,不排除起源他国
- 记者手记|她满怀热爱和期待地活着
- 百欧恩泰CEO:疫苗或能避免感染奥密克戎发展成重症
- 大A独立日!昨天刚写好的研报,今天就要手撕了...
- “新赌王”之后,再无“性感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