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地产  综合

讲述|什么是大学一年级,当下要面对怎样的美院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9-0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今天是新学期第一天。从前年开始,中国美术学院总院发起邀请各学科有教学经验与社会知名度的教师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开展系列宣教与讲座,主题是“什么是一年级”,让大学生在一年级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就调整学习思路,充分了解大学学习与中学的不同,以更大的胸怀去面对未来的系列讲座。

刊发的本文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教授、艺术管理系主任王犁与中国美术学院大学一年级新生的讲述与对话。

虽然,我们一直批评应试教育不好,但实际上,高考仍然是中国当下最公平的一次考试。首先祝贺大家在高考的淘汰赛中取得的胜利!我相信每一位大学一年级的新生都难忘自己经历高考的艰苦。而对于我来说,每年招生监考,也是最辛苦的工作,每每看到招生宣传的招贴上,林风眠先生的“为艺术战”这四个字,会有莫名的亢奋,会忘记监考时料峭的春寒,好像自己确实在为艺术做了点什么!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2011年中国美术学院本科招生宣传招贴

一直认为我自己人生中最幸运的事,不是在中国美术学院当教师,而是跟大家一样在中国美术学院上过学。我不想以教师的身份坐在这里讲课,而是以一个考了很多年的老考生,又很幸运在中国美术学院上过学的学长,来讲讲“什么是一年级”!

我曾考了两年中国美院的附中,但都没有考上。假如当时我幸运考上国美附中的话,可能就跟你们的佟飚主任,还有盛天晔老师是同学,成为帅哥常青老师的学生;假如我当时能顺利考上国美本科的话,就会跟佟飚老师是同级。现实却是,我读本科比他低了两级。我考学虽然非常不顺利,但却让我有机会仰望前几届同学中的英雄——正是对前几届高手的仰望,一年级就让我想到我应该怎么做了。这就是我们学校的一个好处:志存高远,向最优秀的族群看齐。

大家既然能够应付这么难的本科入学考试,就说明了你的考试能力。以后人生中还会有很多这样那样的考试,都没有本科考试这么难!其实,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未来的成功者总是少数,而失败总是大多数呢?这其实需要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深刻地反思。

佟飚老师邀请我参与“什么是一年级”的讲堂,我在电话里邀功说,我前几天在国外就准备好了来上课的PPT。其实,这堂课的内容,在三四年前就已经准备了。之前,每一年从基础部到各个专业系,不管二年级还是三年级,只要是我第一次上课的班级,我都会先安排这么一堂课和同学们沟通,同学们就知道这位老师的教学目的;就像牟森老师说的一样,他不欢迎有迟到习惯的同学去媒介展演系,“不迟到”看起来是最容易做到的一件事,我们为什么还会发生!最容易做到的一件事都做不到,你怎么能在未来的专业上有所进取。

左起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

每一次谈到中国美术学院,我们应该都有点骄傲,就像刚才常青老师讲到蔡元培先生把女儿都赔上了——赔在了我们国立艺专(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校史上更是还有为之骄傲的三位学长: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我查过他们三个人的同学,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有二三十个同学。可是,为什么历史只留下他们几个人的名字?当我们读一年级的时候,稍有一点诗意幻想能力的我们,很可能暗自也想过 “未来的我很可能就是他啊”。很可能未来的自己也像常青老师那样潇洒,很可能未来也会像谁谁谁!但是你有没有检讨过自己,你有没有像他们在读本科时的那种刻苦?你有没有在这个时间段培养起远大的胸怀?假如本科阶段没有超凡的自我要求,却对未来还有成功的期许,我今天可以提前告诉你三个字:不可能!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艺术运动社部分成员在余杭超山合影

大家考上了中国美术学院,先要祝贺你,因为它太难了、太严格了。当你考上国美的那一刻,不管你的成绩是第一名还是第六十几名,对于后面长远的艺术道路来说,差距并不是太大。未来真正的差距是,本科时,你到底做了什么准备?你到底是怎样度过的?正是这些造成了你和同学之间的差异。到了本科高年级的时候,如果你是混过来的,那时你与同班高手之间,已经有了你自己都看不到的差距,因为你连比别人水平差多少的判断能力都没有。

实际上到了本科高年级时,同班同学中的1/4或1/5,若放在全国的同龄人中相比,仍然显得很优秀;而另外的3/4或3/5的同学,其实还不如你刚考上美院那一刻的自信和抱负,因为那时的你还有与大家都一样即将开始的四年——这是人生中唯一不会重复的四年。

你在考上美院的那一刻,把你放在全国同龄人的这个金字塔的某个层面,至少在全国学美术的同龄人里你属于最优秀的那拨人。在暗自庆幸之余,你要尽快的调整心态,去面对更广阔的未来,接下来的四年是为你的未来好好做准备的四年。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大学教育初始阶段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本科是为一辈子做准备,不是为本科毕业做准备。

国立艺专时期学院的艺术期刊

国立艺专校徽

我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大部分同学把大学读成了中学,读到大学三年级下学期的时候,脑门一拍突然反应过来,原来美院不该这样上的。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大家面临的美院之路,其实对大部分同学来说,就是怎么从优秀走向不优秀的壮烈过程,你是那个不优秀的大部分呢?还是优秀的一小部分?就看你一年级开始的时候是怎么做了。

本科阶段究竟学什么?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我们在校园面对专业课、文化课、校园生活等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本科有4个要求: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大学学习跟中学学习不一样,中学是灌输式的,家里有父母管,校园里有老师管,而且班主任的管理可以具体到个人。大学不可能用这样的模式来管理,每个专业老师上完课走人了,最多会为你的作业没有交而打电话过来,主动一点的同学与老师还有点沟通,剩下一部分同学有可能你不认识老师,老师也不认识你。但是真正的美院教育,就是你要有本事把老师混成朋友,把老师混成同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这也恰恰不是中学教育的模式可以做到的地方。

我们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过程中,除了专业课、文化课之外,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思考和准备,也就是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这个人又从事怎么样的终生追求?在毕生的追求中,还有本科期间学会技术足以谋生养活自己,就像刚才前面有一个同学说的一样,大家在谈论相同的就业问题的时候,也会产生各自不一样的想法。实际上我想说,中国美术学院的教育目的不是为培养社会有用人才,那是另一所“中国美术职业学院”的教学目的,我们中国美术学院是培养影响社会艺术思想或审美趣味的人才。专业没有学好,作为一个成年人的心智还不成熟,却天天为没有边际的未来担忧,你先想想怎样才是心智健康的成年人倒是眼前最现实的问题。何况你专业好了,就业根本不是问题。没有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毕业的人天天担忧就业的,他们思考的是怎么以自己的学科构筑人类社会更理想的未来。对于中国美院的学生来说,我们至少要思考为中国文化的未来或中国艺术的未来自己又可以做一些什么呢!

前几年有同学跟我讨论就业问题,我说只要你好好学,肯定饿不着你;你不好好学,失业也是正常的结果。说的再狠一点,中国美术学院毕业了,专业还不如人,你不失业谁失业!有时,我会动情的像每一位再贫穷的父母给子女说的一样,假如你好好学了,毕业还没有饭吃来找我,我会给你留一双筷子,但到现在没有一个自己教过的同学来找我。

我也请教过有其他院校教学经历的老师,你在其他院校当过老师,你看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怎么样?他说,唉呀!你们太幸福了,你们的学生太好教了,一说就明白。这就是我每天教学面对的你们,我为此感到骄傲。因为本科招生的难度,把最优秀的学生选拔到了我们这里。但是,我们课堂上可以给你的只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的“学会学习”,甚至“学会学习”也不是每一个同学都做的好,另外3点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这是需要依托大学的校园环境自己去刻意努力。

1950年11月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参军学生与送行领导合影,前左2周沧米,左3莫朴,左4倪贻德,左5刘开渠,后左1王德惠,左7朱豹卿

1953年绘画系的课程表

我最佩服我们学校的辅导员,一个人要面对那么多的同学,而且面对同学时,往往都是出了问题的时候,比如常不来上课马上要挨处分了,打电话好不容易把他找过来,这样的同学往往还很有个性,我们的辅导员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其实每一位专业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要承担一点辅导员的工作,提醒我们的同学学会做人,学会跟人相处,包括跟父母相处,跟老师相处,跟同学相处。也就是说在本科阶段,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准备好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这个人又从事怎样的终身追求,并且在这个功利的社会,还保持帮助他人的热情。你能够帮助他人,就是你有能力,假如连自己都管不好的话,你哪有能力帮助他人?

学院为什么会专门加上“什么是一年级”这堂大课? 我想,这是因为关于“人”的教育失落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普遍问题,在其他美术院校基础部还没有展开这样集团军式的宣讲时,我们中国美术学院拿这么大的体量给大家加这样的一课,就是告诉大家做“人”优秀了,专业还会不优秀吗?

教育工作者在为这些问题担忧的时候,作为我们学生阶段的自己怎么看待这些问题,难道你甘心让他者(学校和社会)来决定你成为怎样的人吗?也许会有任性的同学反问,老子就不用功一点,老子就乱来一下,让你中国美术学院出不了好学生!这就是我常说学生的任性。中国美术学院像所有大学一样,都是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每次校庆时,我们有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等如雷贯耳的名字可以诉说,中国美术学院的这个牌子永远不会倒,而你伴随青春的任性,浪费的是你自己个体的人生。

大家都一样面对中国的教育,我们在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基本上是家长和学校来决定我们的选择。但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你们接着要在这个不长的四年里,为未来的自己如何做好准备——就是利用大学期间方方面面的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大写的人。

在中国美术学院,首先要与同学“学会相处”。对我们来说,未来就是一个学术的共同体,我们的同学未来的硕博之路也许不同,有的在国内,有的在国外,毕业后或许在牛津大学当老师,或许在柏林大学当老师,当然也有在中国美术学院当老师,某一天某个国际学术大会大家又坐在了一起,讨论学术的未来,这是何等美好的事情。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的一本书图书馆,摄于2015年4月17日

我们的先贤林风眠、林文铮就是中学同学,中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成了我们中国美术学院首任校长和首任教务主任,第一任油画系主任吴大羽又是他们留学的同学……英雄总是鱼贯而出,全班好才是真的好。

高等教育更应该是人的教育,在这个人生重要的阶段,通过各种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逐渐完善成一个心智和身体健康全面的人或者叫公民。什么叫公民?可以归纳为两点:其一,有探索知识的欲望,学位只是接受阶段教育的标点符号,通过本科年龄段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未来读研或者进入社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难题,我们可以自己寻找方法去克服;其二,有充分自觉意识的生活。不要到大学毕业,还说我爸爸要我怎么样,我妈妈要我怎么样。而是自己有选择未来生活的能力,哪怕选择错了,也有自己承担或者纠错的能力。

近一个世纪前上海美专同学与模特合影

经常在大三的下学期,会有同学问我,考研应该考什么专业。其实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你未来想从事什么专业你自己都还没有想明白。你在中国美术学院这个校园里有所图谋的做什么想什么非常重要,只有这个阶段才可能长出飞翔的翅膀。我给大家展示的这张照片是100年前上海美专学生跟模特合影,100年前美术学院就是这样一路走来。在当时,那一代人的年龄段跟我们一样,为什么那个年代的英雄就那么年轻,而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考研究生该考什么专业?

记得作家余华在浙江师范大学一个讲座中讲到,本科要培养点野心,野心另外一个词语其实就是理想,本科除了专业学习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高远的胸怀,一辈子想做什么样的人,在这个阶段基本确立起来。

听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具备独立判断能力的人,不是他人可以给你的,而是自己去寻找的,很多东西别人给不了你,包括学校和课堂,假如等学校和课堂给你这些,估计你把大学当中学读了,把大一读成高四是很容易的事情,还有些人把大二读成高五,在大学校园里做中学生也并不鲜见。

教学中,作为老师,我希望面对的学生是一个成年人。在美院工作中我也碰到过有些男生像不懂事的少年,人到没有什么大毛病,就是少年不成熟的那种懒惰。我只能用对付中学生的方法来对付他,自己不能对自己负责,那让你家长来与我对话,家长有可能在陕西,也可能在东北,你不完成我课外布置的作业,你父母再忙再远,也得请假飞过来见见我这个任课老师。那个男生看我这么较劲,让我看他下星期的行动,假如下星期做不到的话,再让他妈妈飞过来见我。你看一个大学老师被逼的像中学老师一样动不动见家长,真是大跌眼镜。

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旧金山特展现场

那么在美术学院的学习中到底有哪些事情要做?我简单的罗列了一下,有这样几点:第一,思考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思考未来成为什么样的艺术家。不要以为考上美院以后,你们已经是专业人才了,所谓专业人才的要求更加精准、更加细致,你要为精准的专业要求储备更庞大的知识,你的胸怀要装得下东西方文化史、美术史,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了解,说大一点还有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不要说我是学中国画的,西方美术史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是学设计的中国美术史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是学版画的,包豪斯设计跟我有什么关系?假如你这么狭隘的面对你的专业,你就不具备成为一个优秀人才的先决条件;其二,思考未来自己成为什么样的艺术家、设计师等艺术从业人员。艺术家是什么样的艺术家?设计师是什么样的设计师?其三,还要了解我们处在什么样的时代,我们的思考能够切入这个时代的现实嘛?我们对这个时代了解吗?

这些都是我们大学一年级开始到本科毕业前的基本思想储备,到你毕业的时候再思考这些就来不及了,这样你已经为自己终身追求埋下了伏笔,到大四想考什么专业的研究生就不是问题了。

本科教学多少年下来,我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曾写了一本书《忍不住的表达》,从一个基层教师的角度,批评美术学院教育的弊端,大家有兴趣网购来读一读,书里第一篇就谈到什么是大学的好专业,大家下学期会面临专业分流,相信读完这本书会有一定的思考。我以前还不太自信面对就业的话题,现在很自信地说,就业不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目的,假如你在这么好的一个校园里,整天仅仅思考就业这种狭窄的话题,你真是辜负了这个美丽的校园!我劝你退学再去考职业技术学院。

那么什么是大学里的好专业呢?我相信所有专业,你只要把它学好了肯定都是好专业。譬如,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响当当,你能学成像我们的常青老师那样,油画专业当然是好专业!你要学的很差,到毕业创作时作品都不好意思挂上墙,再好的专业也也被你读成烂专业!

我们一直思考外在的东西,也不知道自己具不具备面对这个专业的能力,我对绘画类的一些学科比较了解,对设计类不是太了解,刚才听俞佳迪老师讲设计,也有忽然开朗的感觉,从文字图形设计一小点展开这么大的一个世界,所谓专业其实就是一个小点里拓展出一个大的学术世界,就像古人说“芥子须弥”。

选择专业只是人生诸多选择的开始,这种选择的能力靠我们大学4年期间培养,大学课堂其实可以给你的并不多,剩下一半时间除了睡觉,还有校园生活,美院的图书馆,各种讲座,这些校园活动,就是你储备未来思考能力的重要来源,很多课堂给不了的东西,必须自己在大学校园里去寻找。别人塞给你的东西,再甜也不甜,你主动争取来的苦瓜,再苦也是好瓜。

2015年法国哲学家斯蒂格勒(左)首次来到中国美术学院授课

2011年11月7日中国美术学院贡布里希纪念讲座招贴

展示给大家的最后一张图片是有一年贡布里希讲座的招贴。中国美术学院的优势,就是能够请到国内一流的学者和世界一流的学者。我们学校每年都有贡布里希讲座和潘天寿讲座,以及人文学院和各个学院的各种讲座,这些都是可以自由参加的开放式讲座,听顶级学者的讲座就是他们对经典的导读。我们要在本科阶段培养起对陌生领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这些身边的讲座,希望大家不要放过。

很荣幸可以在这里表达自己的想法,谢谢大家!

(本文为作者2019年12月的讲座整理)

佛山人事网 http://www.xinzhiliao.com/sj/dongji/37633.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