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腾讯与阿里相爱
如果一年前,有人跟你说淘宝和微信很快会相互融合,你一定嗤之以鼻:
“谁会和自己的敌人握手,别开玩笑了!”
但现在,一切似乎已经水到渠成。昨日晚间,有消息传出,中国互联网两大巨头腾讯与阿里巴巴正在考虑互相开放生态系统,或许很快,我们就能在微信小程序中看到“淘宝”,也可以在淘宝APP中看到微信的身影。
很多人或许需要努力在回忆里寻找,才能依稀记起,某年某月某个仲夏夜,好友兴奋地用微信发来一个淘宝购物链接,你顺手打开、点选、支付,一气呵成,但后来,链接变成了一长串乱七八糟的代码,你不明就里,更烦的是,你得复制、点开、再复制、再点开,再......再后来,已经没有后来了,因为在淘宝看不到微信,在微信也看不到淘宝。
好多年过去,现在一切回来,恍如隔世。
1
怎么就老死不相往来?
在PC端时代,两巨头的业务重合度并不高,腾讯专注于QQ为代表的社交平台,阿里则在电商与支付领域深耕,虽偶有竞争,但大抵相安无事。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情况发生了变化。
最重要的是,流量入口变了。手机屏幕上可以直接安装各类APP,用户也不必像PC端那样求助于浏览器和百度,而是直接登陆APP,流量入口之争迅速成为各个大厂必须拿下的战役,因为只有抢下入口,流量有了,生态也有了,后面的故事可以无限大。
作为两家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和阿里自然深谙此道,这也为日后两者老死不相往来做了铺垫。
刚开始,微信和淘宝APP还是可以融合的,淘宝买东西可以用微信支付,微信朋友圈也可以分享淘宝链接,但双方又都马不停蹄地攻入对方的城池,微信进军电商和支付,阿里则推出社交软件。
台上把酒言欢,台下暗流涌动。终于,在2013年,双方厮杀开始公开化。
第一次大战始于阿里入股新浪微博,将其成为淘宝营销阵地,微信为了“自保”,2013年7月26日主动出击实施封杀淘宝在微信的营销账号,并于8月5日,发布了具有新功能“微信支付”的微信5.0版。
作为回应,阿里停止了与微信相关的应用在服务市场的订购,屏蔽外链二维码图片,甚至联合新浪微博、虾米,达成“封杀微信联盟”,取消分享至微信的按钮。
2013年11月1日,腾讯封杀阿里旗下社交软件“来往”,并以含有恶意欺诈内容,终止访问”为由阻止阿里在微信朋友圈的任何分享内容。
“战火”不断蔓延。到2014年春节期间,腾讯很有创意地推出了“微信红包”功能,把中国人传统的春节红包这个事,变成了线上游戏,新鲜、好玩、刺激,透过互联网迅速传播,微信支付异军突起。第二年春节,微信红包再下一城,吸引了近2亿用户在微信绑定银行卡,在除夕全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央视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达110亿次,赚了一波超级流量,完成了被马云称为“偷袭珍珠港”的伟大任务,成为支付宝最大的竞争对手。
两者的争斗也不断外延至生态圈。
2014年2月,两大巨头在打车软件上“血拼”补贴额度,腾讯的嘀嘀近乎成倍的提高乘客的补贴额度,从原来的5元上调到10元,淘宝的快的当然不容落后,马上跟进1元,将补贴额度上调到15元。
其后,微信在公众号平台上引进商家,全新的“微商”业态应运而生,腾讯入股京东、唯品会、拼多多,企图通过微信的流量赋能,扶持其他平台,合纵连横围剿阿里。
2017年7月19日,腾讯全面封杀淘宝号,微信店铺全面禁用支付宝进行收付款,阿里失去10%的营业额。而淘宝,再也找不到微信支付入口,跟腾讯相关的应用,一概被扫地出门。
至此,双方正式筑起了高墙,形成“割据”,老死不相往来。中国的互联网江湖,也正式形成双寡头的格局,但凡和这两家有关系的,要么“二选一”,要么“重复建设”。
在寡头们争得火热的时候,垄断也在无声无息地长出来了。
2
互联网“军阀割据”,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为什么垄断遭人厌恶?
因为垄断一方把持了经济社会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然后躺下来,通过涨价来获得更高的收益,而这些收益其实是通过增加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成本,降低运行效率得来的。但是,经济社会要往前发展,应该是反过来,降低运行成本,提升运行效率。
互联网从诞生之日起,就顶着“降本增效”的光环横扫旧有的商业形态。然而,当年两大巨头选择筑起高墙,相互隔绝,光环就开始褪色。
这其实是更大范围的“二选一”,用户要在社交平台分享一个购物链接给好友,对方得复制,再粘贴到对应的APP,中间增加沟通成本,耗时耗力;商家要在淘宝开一家店,还要在微信体系内再开一家店,搞不好还得多请几个客服,增加了推广和营运成本,降低了营运效率,最终侵蚀的是商家的利润,但两巨头则是片刻不沾身,乐见其成,因为它们的商业利益得到了最大化。
筑起“柏林墙”这种事,怎么看都不像给经济社会降本增效做贡献,在互联网流量还有增长、经济社会也蒸蒸日上的时候,问题不明显,但眼下流量见顶,经济增长也遇到瓶颈,问题就大了。如果考虑企业是以创造利润为依归,基本不可能让它们自觉去推倒这堵“墙”,那就只能依靠政府监管的力量,这正是反垄断要达到的目标。
当然,反垄断还有更深层次的目标,那就是希望这些身处技术最前沿,手握巨额资金的巨头们,不要老盯着“流量变现”这四个字,而是运用自己能力和实力,往更高领域去突破,尤其是眼下中美高科技博弈越发白热化、国家也愈发需要基础科技来突破增长瓶颈的大环境下。
或许,有人会反驳,国企也是垄断,还是国家“钦点”的,它们的经营效率也很低,为何不反?
确实,有一些国企处于政策性垄断,但它们也承担了很多经济社会运行成本,比如要吸纳大量的就业,理论上不允许裁员,再比如边远山区的4G网络明明是亏本的,但为了服从国家的“村村通4G”战略,只能去建,还有上缴大量利润以补充国家财政收入,这才是效率低下的根源,如果无需承担这些,国企的效率会直线上升。
另外,作为经济改革和加入世贸的折中,在1990年代,国企逐步退出了一般性竞争领域,剩下的,除了少部分战略价值特别重要的领域,其他都以民生基础设施居多,而国家对国企的控制力,也确保了国企在为经济社会降本增效问题上,执行力是高的。现在,因为上网费用太贵去责骂三大运营商的人很少,为啥?
就是国务院一纸命令:运营商,提速降费,少废话。
所以有人提出,将互联网巨头国有化,下一个命令,流量费用不许增长,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
但这种认识未必太片面,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技术和运营要求都很高,国企体制是无法胜任的,强行国有化,只会把公司搞死,最好的办法,还是诉诸法律、监管,打破垄断,让竞争更加的公平和有效,才是正道。
3
结语
推倒各大互联网巨头互筑的“高墙”,打破“军阀割据”,很可能会变成未来的常态,不管是监管要求,还是企业自觉。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让各经济要素更畅通无阻地流动。
试想一下,商家只有在一处开店,就可以有更大范围的触达,减少不同平台间的重复运营,另一方,消费者也没必要在不断的“复制粘贴”中耗时耗力,这是商家、用户和社会的共赢。
另一面,平台自身也可以收获好处,淘宝得以享受微信的私域流量,解决自身的流量焦虑问题,微信则多了淘宝这个庞大的流量应用场景,甚至还有人YY,此次联合,能够有效抵御头条系对双方的侵蚀,要知道,用户在微信的停留时长正在被抖音抢夺,抖音还大张旗鼓地开展电商业务。
当然,双方的抱团取暖,各自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支付宝有可能会被微信支付侵蚀,腾讯系的京东、拼多多、唯品会,有可能要面对淘宝强大的竞争压力。但无论如何,只要是利大于弊,双方都还是乐见其成,相信两位马同志,已经算清楚这一笔账。
何况,能够找到既满足监管要求,又能够对冲反垄断给双方业绩带来的利空,再有效抵御外敌入侵的方法,何乐而不为?
资本市场也用上涨给两者投了赞成票。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广州保健按摩 http://www.xinzhiliao.com/sj/dongji/3626.html- 标签:免费测五行缺什么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当腾讯与阿里相爱
如果一年前,有人跟你说淘宝和微信很快会相互融合,你一定嗤之以鼻: “谁会和自己的敌人握手,别开玩…
-
两个数据不及预期,下半年的投资方向定了
今天有两个数据不及预期。 第一个是MLF的操作规模,央行只做了1000亿,而实际到期是4000亿,回收了30…
- 半年暴跌60%,市值蒸发超千亿!中公教育怎么了
- 二手房指导价“发威”影响几何:深圳成交锐减七成
- 多地施策倒逼二手房报价回归理性,热点城市见效
- 跨越20多年,四川绵阳两名被拐孩子与父母团圆
- 早安·世界|以色列高危成年人群接种第三剂新冠疫苗,德国洪灾58人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