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聚焦生态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是产业生态学研究较为热点的话题。韩永辉、黄亮雄、王贤彬分析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省域生态效率的影响,探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效率的作用机理,发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可以提高本省和其他省份的生态效率,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生态效率则更多体现为正外部效应。
毕斗斗、王凯、王龙杰、方远平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和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法,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测度了城市群内产业生态效率及其时空跃迁特征。沈伟腾等对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及空间互动特征进行研究,认为沿海发达省份的生态效率较高而欠发达省份的生态效率角度,且中国区域层面生态效率存在正向的空间互动效应。
基于生态学思维来研究产业演进是产业生态学研究的另一视角,主要采用系统论来阐释各类因子对产业发展与升级的影响,其核心是研究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问题。
产业生态系统的思想主要来源于国外对商业生态系统、国家创新系统、以及波特钻石模型。一是商业生态系统。Moore最早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他认为,由消费者、供应商、生产者、竞争者和其他风险承担者共同构成了整个商业生态系统,各主体承担不同功能,形成互相依赖和共生的生态系统。
Lansiti和Levien发现,与生物生态系统一样,商业生态系统也是由多个实体构成的大型、松散连接的网络,其中的企业以复杂方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单个企业的健康和绩效取决于网络整体的健康和绩效水平。二是国家创新系统。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最早是弗里曼在1987年提出的,在其著作《技术政策与经济绩效》中,他将国家创新系统定义为一种由公共和私人部门共同组成的网络,这个网络中各组成部分的活动及互动,使得新技术的产生、改良、传播等得以实现。
三是钻石模型。该理论由迈克尔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该模型包括4类基本要素和2个附加因素,基本要素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表现、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2个附加因素指机会和。
产业生态系统的内涵。李晓华、刘峰把产业生态系统定义为对某一产业发展存在重要影响的各类要素的集合及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产业生态系统应涵盖创新生态系统、生产生态系统和应用生态系统等3个子系统,以及包括要素供给、社会文化环境、基础设施条件、国际环境和政策体系等附加因素,产业生态系统具有相互依赖、复杂连接、自我修复、共同演化等特征。
张睿、钱省三认为产业生态系统由同一区域内相互关联的组织成员构成,对产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是分析产业组织演化规律,即研究关联成员间的竞合及协同进化。王海兵、杨蕙馨、吴炜峰认为全球价值链理论存在弊端不能够用于我国产业转型实践,需要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更多关注新产业生态系统,新产业生态系统超越了全球价值链理论,能够综合模块化、商业生态系统和产业生态系统等研究优势,更强调消费者体验并以企业群体共生共存为目标,是一种动态自洽的稳定协同演化过程。
傅首清以科技产业为例,认为科技产业生态环境指围绕科技产业上下游生态链的内在需求形成的相适应、相配套的环境和条件,例如产学研合作平台、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以及与环境相适应的产业规划、人才创新机制、金融服务体系等。曹海霞的研究提到产业生态系统由企业、消费者、市场以及所在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共同构成,并比较了产业,自然生态系统间的关系。
综合来看,关于产业生态学的内涵,学术界已经形成的共识是:产业生态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之所以将其归为社会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主要因为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理解产业生态更为贴切、准确。产业生态学有其经济属性,Boons和Roome指出,在产业共生系统中,生态的概念应为人类生态而非自然生态,其原因在于,人类行为都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所引导。也有学者指出,产业生态研究的是产业,而不是生态。
不论其他局中人采取什么策略,优势策略对一个局中人而言都是最好的策略。
产业生态学的研究应该在产业与生态之间寻找平衡点、折中点,既不过度强调产业生态学的生态和环保属性,也不忽略其给社会带来的环境效益。只有如此,产业生态学才能既带来经济效益,又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生存空间,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可兼顾绿色、可持续,从而使之成为致力于转变粗放发展方式的学科。
第三,产业生态系统的演化机制与影响因素。马晓澄指出,就像森林的成长离不开水分、阳光、空气和土壤,科技创新产业的兴盛也离不开人才的流动、资本注入、政策支持以及相应的社会文化系统。李晓华、陈若芳认为雄安新区的建设必须在大雄安这个空间尺度上构建产业生态系统,在引导、市场主导框架下优化内部各构成要素的结构,加快培育外部要素和环境支撑结构。
孙丽文、任相伟、邢丽云研究认为,在产业生态系统中,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群落存在竞争替代关系和共生互补关系,受可替代性、竞争力等因素影响,开放的资源获取方式更加利于维持群落间共生互补关系的稳定。角度不同,产业系统要素就不尽相同。张攀、耿涌从模拟自然生态链的角度看,产业生态链分为生产者产业、消费者产业和分解者产业;
王如松、周涛、陈亮从性质上看,产业生态链可分为垂直供需链和横向协作链;王发明、邵冲、应建仁从功能区分角度看,产业生态链可分为4类,分别是物质循环链、水循环利用链、能量梯级利用链和信息共享链。崔晓旭、李佳川认为目前全球产业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一些新兴产业的主要竞争态势,并通过信息化浪潮和新科技革命推动传统产业打破旧格局、构建全新的生态系统。吴炜峰、杨蕙馨以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为例,构建由大量上游支撑性产业群落和下游应用性产业群落构成的新产业生态系统。
第四,从创新生态角度研究产业生态、产业转型升级。在研究产业转型升级时,较多文献认为影响产业升级的核心要素是创新。因而从创新生态的角度研究产业转型升级,有的直接研究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张运生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依托高科技企业的技术标准为创新纽带,在世界范围形成的模块化构建,协同配套、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技术创新体系。
李晓华、刘峰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产业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创新生态系统涵盖企业内部创新组织和企业外部创新组织,企业内部包括研发中心、设计中心、中试基地等研发机构,企业外部创新组织包括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中介等组织。胡登峰、张海朦以科大讯飞成长为例,研究认为新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技术产品的发展业态将越来越多元化;
由于知识和技术之间相互融合和支撑,系统内创新内容将进一步深化,产业内及产业间将更为深入,这体现出基于知识共享的新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独有特征和内涵。许冠南、周源、吴晓波从创新全周期视角出发,认为后发国家培育新兴产业需要构建科学一技术一市场多层联动、知识和商业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产品空间是基于比较优势、产业关联研究产业升级的前沿理论,这里介绍产品空间的主要概念、产品空间影响产业升级的机理与路径、产品空间的测度方法。
Hausmann和Klinger把产业升级的思想形象地比作猴子跳树,把一种产品看成一棵树,所有产品的集合则看作一片森林,把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看成不同树上的猴子。产业升级就类似于猴子从一棵果实相对较少的树木,跳到一棵果实相对较多的树上。而猴子能否实现从一棵树木到另一棵树木的跳跃,取决于这两棵树木之间的距离以及猴子周边树木的紧密稀疏程度,即产品间的邻近距离以及产品与周边产品的连接密集程度。
如果两个产品所需的生产能力较相似,即树木之间的距离较近,或者产品与周边产品的连接网络较为密集,即树木之间的分布较密集,那么产业升级可选择的路径较多,更容易实现从一种产品向另外一种产品的转换。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国家生产苹果具有显性比较优势,那么该国易于实现向生产梨子的转换,但是很难将生产能力转移到生产汽车上。
中国经济的崛起也会影响全世界,重新构建世界的经济格局。CEO信心指数是由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发起和编制,旨在反映CEO对宏观经济的预期。
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指这样的生产函数Q=AL"IK"2Mi3。式中,Q为产量;L为劳动的数量;K为资本的数量;M为原材料的数量;A,31,12,23均为常数。
- 标签: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产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聚焦生态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是产业生态学研究较为热点的话题。韩永辉、黄亮雄、王贤彬分析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
-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公共艺术委员会)
唐之享、黄祖示、谢建军等参加 本网讯(李阳)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这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中共湖…
- 环保产业协会(新疆环保产业协会)
- 南通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南通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 文化产业投资(文化产业投资的特点)
- 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生(文化产业管理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