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地产  文旅

做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文章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7-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做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文章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使旅游的品质得到提升,旅游使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党的以来,习总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文化和旅游的内在联系,阐明了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做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大文章,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应有之义。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恩格尔系数已降至28.4%,法定假日为115天,带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实,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机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需牢牢抓住这一契机,做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文章。

  一是做好区域合作发展的文章。需发挥各地资源的比较优势,挖掘各地独特的发展潜能,以深化区域合作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一方面,要在扩大开放中深化区域合作。要以开放的姿态找准定位,深刻把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趋势,深入研究自身特色优势,在大开放中拓展新视野、在大市场中发掘新天地;要以开放的胸怀博采众长,内陆地区要认真学习沿海发达地区的新理念新举措,进一步增强区域合作意识,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要积极融入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各地需深入研判自身的区位特点与优势,将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进程,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以长江三角洲为例,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长三角”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随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长三角”旅游业在区域合作、产业分工、客源组织、要素市场等方面的发展都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对此,相关各地需抓住契机、乘势而上,有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进程。

  二是做好文化内涵发掘的文章。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人文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发展旅游经济要以优秀人文资源为主干,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必须看到,各地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应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从产业视角看,要把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发掘出来。文化对旅游的意义是全方位的,体现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游购观娱各环节。彰显旅游业的文化元素,有利于克服旅游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应通过发掘文化内涵,走差异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把更多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注入景区景点,讲好“有意义、有意思”的故事,让人们循着故事来、带着故事走。

  从地方视角看,要把不同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示出来。各地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积淀各有不同,需从地方实际情况出发,深入挖掘和总结各地独有的文化资源。在此基础上,还需坚持以建设旅游集散地空间和旅游目的地的标准来建设中心城市、促进城乡统筹,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功能、服务水平,在服务中彰显人文精神、延伸产业链条、打造服务品牌。在这方面,安徽省就是一个既有美丽河山,又具独特文化资源的省份。特别是徽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据独特地位。对徽文化要进行“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把徽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其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充分激发徽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创造力。

  三是做好新兴业态培育的文章。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经济发展,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精心打造出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产品,是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现实途径。各地需围绕这一重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一方面,要精心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打造新业态、创造新供给、引领新需求,精心打造“旅游+”系列业态,发展“旅游+演艺”“旅游+文博”“旅游+体育”“旅游+教育”“旅游+健康”等一系列个性化专业化旅游业态,提供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消费产品。必须看到,这些新业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以“旅游+文博”为例,安徽等一些有条件的文化资源大省,可考虑将文博场馆打造成有温度、有故事、有品位、有体验的文化旅游产品。与此同时,亦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建设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平台,扩大行业影响和社会影响。

  另一方面,要用心打造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别具文化特色和乡村地区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是当前广大乡村地区文化旅游业最具吸引力、竞争力的亮点。应该看到,唤醒沉睡的乡土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有着巨大的潜力,许多兼具文化与自然资源的省份在推动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打造时尚城市,又要建设诗意田园,开发具有浓郁风土人情的特色产品,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业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发展,使游客在文化演艺、节庆和农事体验中感受乡土民风,在农业采摘园、观光园中领略田园生活,在城乡互动、文旅融合、独具魅力的旅游体验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今后五年对于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好在哪里”“难在哪里”“路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梳理。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治理体系,就是要围绕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和大学这两个基本主体的定位,为企业和大学创造好的环境。

  我们应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反对傲慢和偏见,倡导科技无国界、无障碍、无歧视的合作精神与合作理念,共同寻求科学的答案解答,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我国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升综合国力的正确选择。只要全体中国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充分激活中国人的潜能,中国在创新上一定能够“再攀高峰”。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要将就业目标置于更加优先的位置,根据就业目标进展情况,动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力度。

  直播电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当前市场迫切呼唤更加完善的制度规范和正面引导,为直播电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无论范围如何扩大,学学科的核心本质没有变化,它是一门基于学的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当前在扩大学内涵的同时,应该特别注意明确其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

  为保障委托代理实效,应对体制机制挑战,需要抓住机制设计的“牛鼻子”。只有做好权责区分、监管闭环的设计,才能解决委托代理面临“代理人道德风险”的问题。

  在增强主体性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实现本土化,但本土化并不意味着建构封闭的纯粹地方性知识,而是以民族性、本土化的形式体现出以全部人类文明成果为基础、面向未来的普遍性内容。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过程中,既要维护全国大市场的统一性,又要考虑到地方发展的差异性,平衡好两者的关键要素在于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和依法行政。

  在当前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制约主要在需求侧,因此“分好蛋糕”以保持消费的稳定和扩大,是“做大蛋糕”即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前提,不“分好蛋糕”也难以“做大蛋糕”。

  正确界定中国知网的相关市场,有利于社会各界包括中国知网、科研机构、高校师生乃至执法机关达成更多共识,在共识基础上回归理性,最终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发展日新月异,部分老年群体好似数字时代的一叶孤舟,积极推进老年群体融入数字时代,享受数字红利,需要全面考量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困境,挖掘背后的影响机制,从而找到弥合路径。

  社会主义协商是我国特有的形式,具有与西式截然不同的特征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通过平等协商得以解决。

  数字化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因此企业必须主动拥抱数字化。换而言之,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企业适应数字经济、寻求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关键课题,也是“”接续讨论的重要问题,“粮食”“社会保障”“安全”等热议话题都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真扶贫扶真贫”到“真脱贫不返贫”,新征程上我们更需要通过创新观念、激活动力、稳定收入来源等方式,降低脱贫群体的脆弱性,增强其发展能力,不断改善其生活水平。

  “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实施,能够有效匹配东西部优势资源、扩展东西部产业合作、推进东西部发展机会均等化,对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抓住正确理解意识形态整体性问题的方法,才能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意识形态诸要素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性认识。

  延续人居环境治理成果,不仅要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要有利于因地制宜建立健全这项工作的长效机制,激发村庄和农户的内生动力,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文化旅游发展背景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