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不爱吃的桃酥沙琪玛,怎么网红了?!
中式糕点——曾经无比嫌弃的桃酥,现在竟然排队买?
在北京,零下十度寒风中还能让人有动力排队的食物,我从来没想过会是:桃酥。
门口的曲折蜿蜒的排队指引,悬挂的指挥喇叭,“明星产品,稀缺限量供应,桃酥类产品每人限购一斤”的指示牌,放满“今日售罄”指示牌的柜台,都在传达一家新网红店的火爆。
以桃酥为主打的网红糕点店最近开来了北京,价格7元起步,在稻香村制霸的北京连开数家还能持续火爆。即便是晚上八点,依旧需要排上好几个人才能买到。
没走进柜台,烘焙香气就已经钻进了鼻腔。掰开一个新鲜出炉的核桃桃酥,余温回味的同时还酥掉渣,咀嚼中坚果香气和油脂香气混合 —— 等等,这不是我小时候对于桃酥的记忆!
从味道的升级、到现场排队的盛况,到社交平台铺天盖地的探店、测评,这口网红桃酥颠覆了我从小对传统糕点的认知。
我们小时候并不感兴趣的传统糕点,是如何一步步翻红的?
如今做清酱肉的人越来越少了
反观大多数记忆中的传统中式糕点,大多是连锁店售卖,工厂化产出,包装形象不足,以至于价格偏低,一直被当作一种廉价产品。
其实各地都不缺少特色糕点,福建的喜饼、广州的杏仁饼、云南的云腿月饼、江苏的八珍糕,各地都能挑出头牌。按照时令,清明节的青团、七夕的巧果、重阳节的重阳糕,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时令氛围,但是却都没有发挥中式糕点最大的魅力。
清明时期的青团
回想网红桃酥、萨其马和饽饽的复兴,我突然意识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传统糕点也成为了一种社交货币?
人群的转变,国潮兴起,z世代的文化认同,让越来越多人向往回归传统文化。工艺的精进,社交平台的传播,也让更多传统糕点回归我们的视线。
让传统糕点翻红的,既是你我的口口相传,又是当下这个时代的助力。
- 标签:林峰女友潘霜霜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来广西旅游不吃这20道桂菜,等于白来!
说起广西,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到桂林山水、德天瀑布;说到广西菜,即桂菜,很多人第一时间只想到螺蛳粉…
-
独库公路即将解封!一年封闭7个月!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
转眼已经进入了六月, 那个充满冰激凌和海滩风味的季节也来了~ 不过!对于旅游发烧友而言, 六月的到…
- 一座有点冷门的宁波小城,6月抓把空气都能酿酒!
- 霸占热搜!上榜非遗!吃货们从此又多了个吃螺蛳粉的理由!
- 端午小长假来了!去玩嘛?
- 年年被嘲“旅游荒漠”,今年明星扎堆去,珠海终于出圈了
-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展开疫情后首次外访 赴英出席G7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