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淮新兴产业科技园(宁淮新兴产业科技园污水处理厂)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南京都市圈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的《南京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南京市人民政府
2019年1月24日
南京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中发﹝2018﹞43号)精神,实施好《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加快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建设,打造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合作示范区,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在创新资源协同融合、产业体系协作分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市场体系统一开放、智慧服务水平提升、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领域重点发力,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不断提升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引领。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并进,积极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积极对标国际一流都市圈,推动改革先行、制度先试,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全面形成统一市场、构建更加完善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参与都市圈共建共治,更好发挥政府在空间开发管制、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供给、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坚持功能互补,合作共赢。突出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都市圈城市各扬所长,共同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形成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都市圈一体化新格局和同心、同向、同力发展的工作格局。
坚持远近结合,精准发力。既紧密对标对表长三角一体化行动计划,把各项任务细化、量化、项目化、具体化,锲而不舍抓好一批现实急需、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落地实施,又始终瞄准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这个战略目标,在更大范围和更宽领域谋划部署一批长期任务,推动都市圈整体竞争力提升。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一体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级现代化都市圈,创新融合、市场融合、交通融合、生态融合、智慧融合等更加紧密,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服务长江经济带、服务一带一路、服务全国大局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建成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合作示范区。
——协同创新格局基本形成。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完善,创新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协同利益分享机制更加健全,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培育一批国内国际领先的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初步打造一批占据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产业地标。
——快联快通格局基本形成。交通基础设施从互联互通向快联快通加快转变,南京国际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交通快速通达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解决断头路问题,轨道交通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多种交通方式顺畅换乘、无缝对接,都市圈快速通勤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都市圈城市交通一卡通互通,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绿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生态文明体系加快构建,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跨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基本形成一体化、多层次、功能复合的区域生态网络,努力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绿色美丽都市圈,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品牌。
——优质生活圈基本形成。科技创新与社会事业全面融合发展,公共服务合作领域和深度不断拓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不断健全,人民群众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教育、文体旅游等领域具有更多获得感,努力建设和谐幸福都市圈。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创新驱动合作示范区
1.推进区域协同创新。放大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辐射外溢效应,打造开放合作的都市圈创新体系,重塑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创新版图。加强都市圈城市与上海、合肥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深度合作,积极构建上海—南京—合肥创新发展链,推进国家实验室等创新资源开放共享,联合推动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化创新大学、打造技术创新中心。
2.培育壮大创新共同体。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探索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实验室和创新中心,加快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构建都市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挥企业联盟、研究会、商会等合作组织作用,促进联盟开放创新与国际合作。发挥南京创新资源富集优势,推进扬州新兴科创名城、淮安智慧谷、滁州高教科创城、宣城宛陵科创城等平台机构协同创新,加快集聚国际高端创新要素。
3.深化创新资源共享共用。优化创新公共服务,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构建都市圈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和综合保护平台,建立都市圈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供需对接工作制度,率先形成产权创造、保护、交易、运用及管理的良性循环。充分利用都市圈各市政府门户网站、都市圈产业合作平台专栏网站等资源,建设都市圈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推动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加速流动。
4.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增强都市圈创新政策协同性,实施创新券互认工程,统一科技创新券服务标准、内容和平台,建立网上注册、合同备案、创新券申领兑付一体化服务协同机制。开展都市圈内创新技术、创新产品首购首用,建立都市圈技术交易市场联盟,探索建立企业需求联合发布和财政支持科技成果的共享利用机制,完善技术成果转让中介服务体系。
(二)打造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
1.共建现代产业体系。以重塑产业品牌、增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为导向,聚焦打造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智能电网、生物医药等制造业产业地标,大力推进钢铁、机械、纺织等传统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和业态,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金融和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和高端商务商贸、健康文旅产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培育一批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2.强化主导产业协同。强化发展规划战略引领,在十四五规划中重点开展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研究,共同编制《南京都市圈城市主导产业空间协同与发展战略》。按照国家关于产业转移有关要求,细化各市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目录和引导优化调整的产业目录,构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推动都市圈产业链深度融合,依托创新链撬动产业增长点,瞄准前瞻性产业完善创新链,引导人才、资金、载体等创新要素集聚,打造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
3.合作共建产业平台。整合沿江开发区、产业园区、孵化器等优势产业平台,推进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和园区转型升级,加大低端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打造都市圈沿江特色产业集群。创新跨区域产业合作模式,以高技术园区为重点,鼓励通过总部—生产基地、产业链合作、园区共建、整体搬迁等多种形式共建产业园区。推进宁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宁淮新兴产业科技园、苏滁现代产业园、宁丹产业园、红太阳当涂生命科技循环经济工业园等共建园区提档升级,适时研究启动共建宁宣、宁滁产业园。推动建立都市圈轨道交通等产业联盟,引导都市圈产业双向转移、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南京软博会、南京智能制造大会、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镇江国际低碳大会、芜湖科普产品交易博览会、海峡两岸(马鞍山)电子博览会等重大经贸平台作用,搭建多层次的都市圈产业对接交流平台。
4.加快商贸文旅产业联动。推动都市圈电子商务联动发展,有序引导重点电商平台发展新零售业。开展环南京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建设,共同打造优质菜篮子基地。推进都市圈物流体系协同发展,合理布局物流节点设施,提高商贸物流标准化水平。探索建立都市圈文旅大数据平台,推动都市圈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文化消费能力。推动江浙沪入境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向都市圈城市覆盖,统一入境免签过夜游客在都市圈重要景区旅游、购物、交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借助高铁、高速联动效应,把都市圈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有机组合,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形成旅游线路串联、国际客源互送、优质旅游产品联动的一体化旅游格局。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三)打造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区
1.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加快构筑都市圈轨道交通体系,打造都市圈一日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优化完善铁路干线网络,加快推动南沿江、北沿江铁路建设,形成沿江高铁环线。加快推进宁合、镇宣、宁淮、宁宣、宁滁、宁扬宁马城际等铁路建设以及南京北站规划建设,推动宁句城际轨道、宁芜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建设,实现南京都市圈城市全部通行高铁或城际铁路,构建以南京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络,实现都市圈内主要城市半小时高铁通达。联合编制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建设规划,促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铁融合,支撑和引导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2.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基本建成以南京为核心辐射都市圈地区的一环两横一纵十五射放射状高速公路网格局。积极推动宁盐、宁常沪、宁杭第二高速、宁和、宁黄、来六、盱眙至明光、金湖至宝应等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尽快开工建设宁宣杭高速高淳段、南京绕越高速新篁互通工程。加快五峰山过江通道公路线、328国道扩建、宁马高速改扩建、宁芜高速改扩建等工程进度。逐步撤销或减少都市圈城市间普通公路收费,研究推进宁镇扬区域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通行试点。重点推动主枢纽、主景区、主城区之间的快联快通,加密过江通道建设,加快形成宁镇扬、宁滁3011交通圈,即30分钟的快速通勤圈、1小时的休闲旅游生活圈、1小时的生产要素物流圈。实施断头路畅通工程,滚动编制打通省际市际断头路年度计划,提升都市圈公路通达能力。
3.提升空港枢纽能级。发挥组建东部机场集团优势,形成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核心,扬州泰州机场、淮安涟水机场、芜湖宣城机场为辅助,通用机场为补充,功能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区域机场体系。实施禄口机场T1航站楼改造工程,将禄口机场打造成为中国大型国际门户和枢纽机场、中国航空货物与快件集散中心,创建全国服务最优机场。支持淮安涟水机场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航空货运枢纽,支持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打造区域中心枢纽机场及江苏旅游集散中心。拓展加密国际航线,提升货邮吞吐量,构建干支联程、国际中转航线网络,实现全球联通、洲际直达,进一步提升南京航空枢纽机场服务都市圈的能力。
4.加强港口群联动协作。提升都市圈港口群整体能级,形成规划统筹、战略协作、优势互补、市场合作的都市圈现代化港口群。加快宁镇扬组合港、芜马组合港、宣州综合码头、定埠港建设,推进都市圈区域港口资源整合与协调发展,共同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近洋航线。加快南京长江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推进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建设,实施滁河等长江南北两翼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协同推进滁河航道整治项目,推进水阳江航道(高淳段)整治项目规划衔接和开工建设,更好地服务都市圈城市。
5.创新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鼓励探索都市圈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新机制新模式,促进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制定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管养运投融资政策,构建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偿债良性循环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保险资金参与都市圈重大项目建设。建立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年度清单制度,共建都市圈PPP合作项目库。
(四)打造绿色生态共保示范区
1.共抓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深刻领会并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严格保护跨区域重要生态空间,共筑长江生态廊道、太湖生态保护圈、西部丘陵等重要生态屏障。探索开展生态+保护性开发模式,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品牌,协同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学习借鉴上海崇明岛的经验做法,争创南京八卦洲绿色发展试点。
2.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共同打造长江生态保护带,构建宁镇山脉、芜马山脉等为主的江南生态屏障以及老山、琅琊山等为主的江北生态屏障。支持安徽(宣城)绿色发展创新试验区建设。重点建设绿色长江廊道、江淮生态大走廊等水生态廊道,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与湿地资源保护,构建以河流、道路交通线为联系的生态绿道健康网络,打造由生态廊道、绿地系统和绿道组成的绿色生态网络。
3.推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以空气污染和水环境污染联防联控为突破口,加强都市圈区域多领域、深层次的环境保护合作与交流,建立区域大气环境信息共享与发布常态制度。建立长江水源地保护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通报制度,开展饮用水源地、备用水源地和重点水域保护建设与治理,加强都市圈跨界污染联防联治、联合执法,推进都市圈环境监测网络相互开放和共建共享,建设环境友好的都市圈。建立健全跨区域排污权交易平台,探索建立都市圈环境资源交易中心。
4.推动毗邻地区生态共保先行。研究制定毗邻地区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共同划定生态红线和开发边界,加强房地产开发联动监管,防止城镇连片蔓延开发。推进毗邻区域重点湖泊水库水环境协同治理,建立长江、水阳江、石臼湖、高邮湖等流域交界水体联合保护与污染防控机制,重点开展石臼湖、固城湖、南漪湖、高邮湖、金牛湖等生态环境联合治理,严格保护湖泊、水库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清水通道。加快六合—仪征丘陵生态旅游带建设。
(五)打造开放型国际化示范区
1.将江北新区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抓住国家级江北新区建设契机,以推进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为重点,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服务功能,提升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加大新区投融资、外商投资等体制改革创新,争取在服务贸易、对台金融合作和离岸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充分发挥江北新区引领带动作用,围绕快速交通网络建设、资源环境保障、产业分工合作、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等关键领域,探索通过资本运作,设立产业创新中心,实现与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等都市圈城市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经济学是经济学家提供给社会大众的一种改进生活、认识世界的武器。或许你并不像做一名经济学家。但即使如此,你仍然应该学点经济学。
2.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开放平台载体建设,积极争取创建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宁镇扬片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马鞍山片区),加快建设都市圈综合保税区,积极参与长三角大通关建设。探索共建共赢共享合作新模式,联合打造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区。建立都市圈企业家联盟,鼓励南京品牌企业主动走出去,探索发展飞地经济。
3.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联动推进都市圈放管服改革,探索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以及电子证照等政务数据跨区域、跨部门共享机制和智能监管体系。率先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清理审批事项,推行不见面审批模式。探索制定都市圈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建立健全以亩均绩效、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为基础要素的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制度,实施差别化奖惩措施。推动南京都市圈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促进公共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信用产品互认共享,建立跨区域联合奖惩机制。
4.建设区域一体化市场。推动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标准比对和研究,推进地区间标准互认和采信。强化区域市场监管联动,共同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和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合作,共同防范和打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优化一体化政策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在都市圈自由流动,培育发展各类区域交易平台。
(六)打造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
1.建设智慧都市圈。发挥智慧南京优势,推进包容性区域一体化,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拓展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零售等信息惠民重点项目,推动医疗、教育、养老等优质公共服务一体化连锁化供给,提升都市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
2.推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优化区域信息设施协同布局,超前部署下一代互联网,率先试验5G、未来网络并普及商务服务,实现千兆高速光纤网络深度覆盖,提升都市圈信息基础设施能级水平。共同争取国家级数据服务中心、呼叫中心、云计算中心等功能性平台落户都市圈,提升信息数据存储、挖掘和服务能力。
3.推动都市圈数据信息共享。加强都市圈区域环境质量监测、安全生产监管、综合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民生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数据共享管理与实施运用,建设都市圈科技专家信息资源、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为政府、企业、个人提供数据共享服务,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聚、通、用,共同打造区域大脑。
4.推动智慧产业联动发展。推动互联网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工业、农业、商贸、金融、文化等,重点培育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建设产业分工互补、资源整合高效的智慧产业集群。
(七)打造幸福生活都市圈示范区
1.深化医疗资源协作联动。发挥南京医疗优势,以集团化、企业化运作模式,设立医疗分支机构,建设都市圈智慧医疗平台,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促进都市圈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都市圈医疗卫生大数据开放共享。完善都市圈预约挂号平台建设,推动都市圈医院检验结果共享和互认,建立疑难重症会诊和转诊绿色通道。实施都市圈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拓展网络、手机APP等异地就医登记备案方式,探索开展异地备案互认合作,提高异地就医便利性。
2.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鼓励都市圈城市优质中小学采取教育集团、学校联盟、结对帮扶等方式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推进干部教师跟岗交流。促进都市圈中高等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在师资、产学研、实习就业等方面进行合作,加强中高层次技能型人才联合培养与交流。建立都市圈高校联盟,探索建立高校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库,共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服务基地、实验室。
3.构建同城化交通服务体系。整合公共客运资源,建设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为居民提供快速化、低成本的同城交通服务。推进各市道路客运互联互通,构建以城际快巴和城际公交为主的公交体系,提供点点直达、站站停靠等多样化运输服务。继续推广都市圈公共交通一卡通。
4.推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有序衔接。推动建立有序、开放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综合执法协作机制,促进劳动力规范有序合理流动。制定都市圈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支持有实力的养老服务机构输出品牌和管理经验,共建养老服务基地、养老产业园、养老产业集群。探索建立都市圈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协作机制,深化在社会救助、志愿服务等领域合作。
三、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南京中心城市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发挥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作用,都市圈各市共同推动南京都市圈上升到国家层面,成为国家级都市圈建设试点单位。切实发挥好都市圈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作机制作用,定期召开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市长联席会议,形成高层常态化沟通机制。注重发挥专业协会、产业联盟等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快修编《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在十四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和发展规划编制中,更加突出都市圈一致性政策设计、发展规划、共同标准等,严格履行监督考核制度,确保政策落实落细。
(二)加强项目支撑。切实贯彻落实行动计划精神,各市共同协商形成都市圈年度工作计划,重点围绕效益好、惠民生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林水利等领域,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滚动编制都市圈年度合作项目清单,按照制定路线图、排出时间表、确定责任人的项目化清单化模式,扎实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工作。年度计划由各市政府联合下发实施,各职能部门共同推进,加强项目跟踪,逐步形成以项目促合作的都市圈发展机制。
(三)加强督导评估。按照积极主动、量力而为、注重实效的要求,都市圈各市、区(县)、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落实目标任务。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实施进程监控,定期组织开展综合评估,把完成情况纳入都市圈各市、各区、各部门绩效考核,确保工作推进计划中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健全定期发布、专题报道和信息报送机制,推广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持续凝聚一体化发展正能量。
资本收益是指人们卖出股票(或其他资产)时所获得的超过原来为它支付的那一部分。
- 标签: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宁淮新兴产业科技园(宁淮新兴产业科技园污水处理厂)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南京都市圈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的《南京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行动…
-
产业经济学考研(浙江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考研)
先和大家分享下最新消息—— 近期,教育部发布公告,对考研专业目录进行了一些调整,下面是考研新旧专业目录对比 …
- 养老产业政策(养老产业政策汇编)
- 文化产业网(湖北文化产业网)
- 第一产业包括哪些(第一产业包括哪些土地类型)
- 第三产业包括(第三产业包括建筑业吗)
- 产业布局(产业布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