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双客群”和“双货架”,社群是连接器
线下增长乏力,主要是线上分流。即使厂家同时做线下线上,仍然处于分割状态。如果线下客户同时有线上线下“双客群”和线上线下“双货架”,那么,不仅线下力量增强了,也不惧怕线上了。
双客群和双货架何以成立?社群是桥梁,是增强连接器。
0 1
客户群连接线上线下
现在营销有三个主流商业世界,相互独立,互不连通。
一是传统线下渠道和传统零售商组成的商业世界。虽然增长乏力,但仍然有3/4的社会零售份额。这是头部品牌生存的主战场。
二是线上电商平台组成的商业世界。虽然快速增长,但增速在下降,如阿里巴巴、拼多多等。这是大平台、长尾市场。
三是线上线下结合的O2O商业世界。只不过O2O只是线上订单,线下交付,如美团。
另一个相对边缘的社交电商组成商业世界,适用于特殊品类。虽然份额不高,但极度活跃,给人梦想。
三个主流商业世界,自成一体。比如电商火爆后,不少企业成立了独立的电商部,产品、价格体系、促销方式,除了甩尾货外,与传统渠道是两个交集很少的体系。
线下增速的停滞和线上增速的下滑,促使企业思考:上述多个商业世界能否融为一体?目前来看,三只松鼠线下店的开设,实现了从线上到线下的突破。近期更多传统企业采用渠道数字化和云店系统,让传统厂商开辟了反攻线上的“双客群”和“双货架”路径。
0 2
反攻路径之一:“双客群”
按照快消品行业的惯例,在中国每200人就会有一家线下门店,就是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售点,也叫终端。
线上掠夺线下基本没商量,更便宜的价格、更方便的服务把线下打得节节败退,作为上游的品牌商为了防止内讧,也逐步学会了双手互搏: 线上线下的双重武功,两兄弟分好家,井水不犯河水,不砸价不窜货则是好孩子。
上半场,线上之所以能够欺负线下,源自线上建立了自己的交易规则和交付体系。但是线下一直没有快速进化,仍然以进店交易为主,交付大多则是客户自行解决。反攻线上,成了这几年品牌商和线下店的思考方向。
反攻路径之一是“双客群”。客群两大来源:
(1)店内客群
店内客群争夺,品牌商用的功夫最大,把对手赶出货架就等于把对手赶出市场;最大化占有货架和陈列位置,保持生动化物料的便利性、排他性……在KA或者龙头店里面直接采取拦截手段,比如派驻促销员吸引顾客。
就某个终端而言,进店人数问题在某个阶段是个定量,此消彼长的争夺战就是品牌商很重要的日常工作,更是企业营销系统里很重要的内容。
店内客群争夺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空间争夺,更多的场地、更大的排名、更漂亮的展示、更多频次的购买提示(包括推荐)等。
(2)店外客群
消费者不进店,几乎就相当于敌人没有进入伏击圈,品牌商扎的终端口袋阵就无法捕捉消费者。当店内争夺白热化之后,如何获取店外客群成了大话题。
在微信生态之下,以店主为群主的分布式社区社群出现,“店+群”几乎成为标配。对于品牌商而言,如何利用好这些公共设施,通过这些群为桥梁去连接影响店外消费者,构成从控制终端向控制消费者为体系的“深度分销+深度营销”结构转变,把终端控制作为基础支撑,利用这个桥头堡去连接消费者,利用KOC布局意见领袖去影响更多的消费者。
“双客群”的构建让线下店有了反攻线上的机会和路径,线上能做到的,线下店也能干得差不多。尤其是在微信生态里,社交和交易并存,交付可以到家也可以到店,售后有店的信任背书,反而线下开始有了自己的优势。
可能有人会质疑:“双客群”是否造成客群重叠、资源浪费?不是的。
门店用户主要是商圈半径的用户。比如便利店的商圈半径是“步行5分钟”。但是,店主的关系是可以延伸到更远的距离,社群的互动是可以不受距离限制的。所以,通过社群可以获得更远距离的客户。
0 3
反攻路径之二:“双货架”
(1)线下实物货架
货架是靠近消费者最近的战场,谁能够占领谁就会胜利;谁被挤出就可能出局。占领货架的手段很多,无外乎购买或者抢夺。店内的货架、吧台、冰柜位置可以向店老板买断,也可以利用业务员的执行力去挤占。
(2)云店虚拟货架
就单一终端店而言,和电商平台距离很远,店老板也无法去天猫、京东开店卖货。但是店老板可以通过社群方式、电话接单方式进行交易,甚至可以送货上门,在很多城市的居民区里就有一些社区店承担着食杂店、快递收发及本小区送货上门服务。
外卖平台也是货架之一,以美团、饿了么为代表的O2O平台几乎就是线下终端的镜像。当外卖成为实体店标配之后,品牌商不能后知后觉,在看清楚自己产品品类的外卖属性和机会点之后,逐步向外卖场景靠拢。总部在产品图片、外卖价格管理、外卖平台沟通等方面要有专业管理,自然状态下的外卖货架必然会被有组织、有管理的对手所侵占。
当然,以品牌商为中心的云店、商城等也是虚拟货架的一部分,和线下货架一起构成了品牌商的双货架阵地。
对于品牌商而言,线上战场包括以传播为主的媒体矩阵,以交易为主的各个平台;线下是以人(消费者)为中心的“双客群”和(产品)以物为核心的“双货架”。线上运营为前锋,利用平台抓取消费者反馈和数据,然后传导给研发等部门,不断修正和完善。线下利用品牌势能和管理驱动让业务和渠道成员形成执行链条,“双客群”做推广,“双货架”做执行,形成以平台、客群、货架的三大模块驱动,真正实现“人货场”的智能布局和升级。
除非是只做个别渠道或平台的品牌,作为一个规模品牌,必须具备在各个平台客群货架上铺满自己的产品能力,并且能保障这些产品的良性流动,从而形成利润上的正循环。
用一个公式来把全渠道布局讲清楚,不妨试一下:
品牌商可以按照这个公式去对标自己,然后和对手对比,找出差距,看到机会。否则会陷入主次不分,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境地。
可能有人会质疑:“双货架”是否会出现商品重叠?答案是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门店因为受面积的限制,上架商品要考 虑高频消费。但是,高频商品往往是低毛利商品,比如可口可乐。
云店货架,可以有更多的低频商品、高价值商品。那么,低频商品和高价值商品占用资金较多,而且销售周期长。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配送方式解决。云店交付有三种方式:一是门店交付;二是前置仓交付;三是品牌商总仓交付。
低频商品可以通过总仓和前置仓交付,尽量减少门店资金占用。
云店的价值有多大?绝不是新增一点销量而已。因为门店已经分摊了租金和人工成本,云店新增销量,毛利即净利。所以,“双货架”对利润贡献巨大。
0 4
社群连接“双客群”和“双货架”
品牌商双线作战,线下渠道+线上平台,现在是基本配置。
品牌商如何利用深分到终端的优势,利用终端客群再次搭建另一个“双客群+双货架”,以前没有技术手段,现在有了。
“双货架”的技术手段,以前叫微商城,现在叫云店。区别在于,微商城是中心式的,云店是分布式的。微商城是零售逻辑,云店是营销逻辑+零售逻辑。有品牌商的营销逻辑赋能,云店就有了除关系以外的更多流量来源。
“双货架”,一定是有双客群,并且通过线上线下连接,打通线上线下。否则,就是相互独立的“双货架”。
那么,打通“双客群和双货架的技术手段是什么呢?就是社群,以及客户群所形成的增强连接。
进店客户+云店客户,这是“双客群“。连接双客群的是社群。
门店货架+云店货架,这是“双货架”。推送云店货架的也是社群。
(1)店主群是终端的天然存在,特别是小终端的店主群黏性更高
店主群有别于生活群和工作群,店主群主要为用户服务。所以,店主群谈商业,天经地义,用户也能接受。
店主群也有别于社交电商群。社交电商群,平时没有高频消费,所以需要高频活跃。店主群,与用户的日常生活消费密切相关,有高频互动。同时,店主群又少了点无谓的干扰。
店主群主要是社区社群。总的来讲,店主群有两个特点:一是干净,社群商业乱象丛生,但是店主,尤其是小店主,熟人即熟客,大家在相同的社区,群里不见线下见,不敢在群里乱来,至少暴力刷屏不多见;二是温度,因为生活半径重叠,温暖不是客套,而是基于相互关心。
(2)云店逻辑给了品牌商通过社群和小程序赋能的能力
我们一直强调云店而不是微商城,就是云店是品牌商给店主分配的线上店。
交易源自关系和认知。品牌商给云店赋能有两大抓手:一是KOC;二是场景体验。
店主群通常有KOC,过去,KOC可能就是个忠诚客户。有了社群和云店,KOC是社群连接用户的放大器,也是推送云店的路径。
场景体验形成强认知。让KOC参与场景体验,一旦形成强认知,就可以顺着KOC的社群路径推送云店。
来源:刘老师数字化新营销
- 标签:闲鱼网官网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渝中正在强势崛起!最后的“上车”机会?
我是一个“老渝中”。 已经住在渝中10年,未来计划还会至少住10年。 为什么? 因为渝中吃喝玩乐医…
-
杭州湾新区作为宁波北部副中心,房价为何处于全省倒数的水平?
根据去年房地产协会的数据,杭州湾新区的房价比宁海、象山还要低。浙中、浙西南地区的不少普通县市,比如…
- 亏损同比扩大207%!美团一季报,真的很惊艳吗?
- 深实验光明爆仓,买房10年才够最低分?分流要去私立…玖龙台是不是虚高?
- 房价连涨61月 刚需成陪跑“千人摇”频现 古都西安房价怎么了?
- 远洋23亿收购红星物流,未来或将控股红星地产
- 上海房价倒挂,有人“卖旧买新”净赚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