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期限摊余成本法债基遭抢购 机构大额配置引致监管窗口指导
明星基金频频限购的情形,正向债券类产品快速蔓延。继开年以来多只权益类产品“一日售罄”之后,近期一只超长期限摊余成本法债基也提前结束募集,并启动了比例配售。记者了解到,作为近几年债基中“巨无霸”频出的品种,超长期限的摊余成本法债基因为能够满足银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配置及避税需求,正变得十分抢手。
然而,繁荣背后也有隐忧。据悉,由于该类产品规模快速扩张后可能隐藏各种风险,日前监管层已经进行窗口指导,要求类似产品的募集上限不得超过80亿元,近期发行摊余成本法债基产品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均劝机构赎回,个别公司劝赎了上百亿元。
期限越长越受追捧
39个月、66个月、87个月……基金公司发行的摊余成本法债基期限正在越来越长。而从募集规模和受欢迎程度上看,期限越长的产品越受追捧,其募集规模不断刷新投资者认知。
日前,华安基金发布公告称,华安鑫浦87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原定于2019年12 月17日起至2020年2月17日向全社会公开募集。截至2020年1月9日,该基金的有效认购申请总金额达到199亿元,超过该基金规定的募集规模上限80亿元,该基金将提前结束募集并采取比例配售。
为何一只投资期限这么长的基金受到市场如此追捧?记者了解到,上述期限只是基金拟投资债券的期限,持有人可以在开放期进行申赎。由于在目前利率曲线中,7年期及以上的债券票息率相对较高,且收益率未来具备下行空间,因此在资产紧缺的背景下,这类产品因能满足银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配置及避税需求而广受欢迎。
随着债券市场短端品种收益率的不断下行,去年摊余成本法债基中最主流的39个月期限的品种发行已经遇冷。此前,包括华泰柏瑞、中信建投、诺安等多家基金公司发行的39个月期限的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相继宣布延长募集期。
“从目前债市情况来看,目前中短久期信用债绝对值及信用利差均处于历史较低位置,信用债收益率曲线短端较为平坦,因此只有通过拉长投资久期,才能获取较好的期限利差收益。”某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80亿元规模或成募集上限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机构投资者踊跃申购、基金公司发行热情不减,然而规模快速扩张背后隐藏着各种风险,并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担忧。记者了解到,目前监管部门对该类产品的上报还没有进行限制,仍然采用“发完一只,上报一只”的方式进行,但已对募集规模有所限制,规定规模最高不得超过80亿元。
“最近就有公司发行的产品被劝赎回去了几百亿元。”沪上某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截至1月11日,已经成立且按照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债券基金共有61只,合计成立规模3848.67亿元。其中,嘉实安元39个月、博时稳欣39个月等14只基金募集规模超过100亿元。
华泰证券表示,长期限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受到市场欢迎是有较强的特定约束条件的。目前,期限利差还没有被充分挖掘,中短期限债市收益率普遍较低,而长期限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收益稳定、分红预期确定,迎合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诉求。但如果未来市场发生较明显变化,例如信用风险缓解、期限利差收窄,这类基金的投资价值将大幅降低。
- 标签: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